第21章
他的脚边立着一只不大的行李箱,上面贴着行李托运签。行李箱上另一口箱子是小提琴盒。
雇来的主要作用是看家和打扫的阿姨,面对这过于年轻的雇主时似乎很紧张。
小柏,吃过饭了吗?
少年惜字如金,点头不语。在玄关换了鞋,提起行李箱和琴盒上楼。
阿姨目送他,突然想起什么,期期艾艾地说:小柏,你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来找你。
少年脚步不停,上半身已经进入二楼。
他说他叫应小澄。
上楼的脚步突然停了。
阿姨继续说:来过好几次了,只说来找你,想见你,但没有说有什么事情。
少年在楼梯上短暂停留几秒,继续上楼。不一会儿,二楼响起开门和关门的声音。
柏浔经常不在家。
知道这个地址的人不少,但不会有什么人来这里找他,更不会来好几次。
跟着他辗转多地的行李箱被打开,一沓厚厚的病例报告被扔到桌上,病例里有一个德语词汇中文读作正中神经。
那是人类手部的三根神经之一,因在桡神经和尺神经的中间,才被称为正中神经。
大概半年前,他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出现麻木症状,不仅感觉缺失,严重时手指会不能弯曲。
国内的大医院几乎跑遍了,三个月前开始接触国外医院。医生们说辞大同小异,因是陈年旧伤复发,想要痊愈如初不容乐观。
所有医生都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拉琴。可以说他左手旧伤复发,就是他长时间高难度拉琴导致。
这糟糕至极的结果柏浔很平静地接受了,毕竟手术祛除的只是疤痕,不是曾经受过伤的事实。
至于后不后悔,事到如今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这次回家他只待了两天,在一个雨天里他又出门了。
临走前他交给阿姨一个信封,让她转交给那个叫应小澄的人。
门外等着来接他的汽车,黑伞开了又收。
汽车平稳行驶在成行的悬铃木下,车子行进方向的左侧道路,一个穿明黄色t恤的少年正撑伞走来,豆大雨点啪嗒啪嗒打在透明伞面上。
少年无忧无虑地转着手里的伞,看伞面上的雨滴飞出去。
汽车越走越远,很快消失不见。
应小澄玩着雨伞走到1-12号,他又来了。
只要有空能出来,他一定会打申请。除了第一次有许青山陪他,其他时候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熟练地搭地铁转公交,再下车步行。
从西山田径队训练基地到悬铃木,这条路他已经走过好多次了,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去悬铃木的路上。
他现在按门铃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但还是会紧张的。
这种紧张感和比赛的时候很不一样。比赛时的紧张是心脏快爆炸了,他按柏浔家门铃时的紧张是心脏酸酸地收缩。
门铃响后他等了一会儿,阿姨出来开门。
阿姨好,柏浔在家吗?
阿姨一脸可惜地说:你怎么不早点来,他刚走。
应小澄睁大双眼,转身就要去追。
等等!他有东西给你!
阿姨及时把人叫住,将信封交给他,叹一口气说:下雨天你怎么也来了,不来就不会这么可惜。
铁门又关上了,应小澄捏了捏薄薄的信封,能捏到里面有一张卡。他小心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写了六位数的字条。
-
应小澄原来只有一张银行卡,现在有两张了。
另一张他去银行自助机查过余额,卡里有20万。
这笔钱让应小澄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段对话,有人跟他说,等他将来去西山了,回来就能盖新房子,一家人能搬到县城去住。
他当时听到这些话心里不是很高兴,但他不想跟那个人多说什么,因为说了那个人也不会懂。只要他和柏浔心里知道就好了。
可他想错了,柏浔也不知道。
一张银行卡,稀里糊涂收下20万。应小澄第一次从柏浔这里,感觉到伤心。
他一点也不生柏浔的气,是他一开始就理解错了,柏浔没有做错任何事。
他觉得伤心,更多是因为这一时半会儿没法解开的误会。他不是为了要钱才来西山找他的,他从来没想过要从柏浔身上得到什么东西。
他好想现在就把这些话都告诉柏浔。
因为银行卡,应小澄闷闷不乐两天了。
这两天他训练照旧,饭也吃,就是比平时吃得少,也不怎么爱说话。
许青山跟他熟,早看出他有心事,但问了两次应小澄都不说。第三次,他找到应小澄宿舍问。
西山田径队训练基地的宿舍是标准两人间,不过应小澄没有室友,他是一个人住的。
应小澄生活习惯很好,宿舍里经常能闻见很干净的肥皂香。
许青山不是第一次来,很自然躺到床上,手撑脑袋问:说吧,怎么回事?你那个朋友怎么你了?
应小澄手指挠挠脸。
有什么事你就说啊。许青山抓起枕头丢到他怀里,快说!
应小澄抱着枕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没什么。
雇来的主要作用是看家和打扫的阿姨,面对这过于年轻的雇主时似乎很紧张。
小柏,吃过饭了吗?
少年惜字如金,点头不语。在玄关换了鞋,提起行李箱和琴盒上楼。
阿姨目送他,突然想起什么,期期艾艾地说:小柏,你不在家的时候有人来找你。
少年脚步不停,上半身已经进入二楼。
他说他叫应小澄。
上楼的脚步突然停了。
阿姨继续说:来过好几次了,只说来找你,想见你,但没有说有什么事情。
少年在楼梯上短暂停留几秒,继续上楼。不一会儿,二楼响起开门和关门的声音。
柏浔经常不在家。
知道这个地址的人不少,但不会有什么人来这里找他,更不会来好几次。
跟着他辗转多地的行李箱被打开,一沓厚厚的病例报告被扔到桌上,病例里有一个德语词汇中文读作正中神经。
那是人类手部的三根神经之一,因在桡神经和尺神经的中间,才被称为正中神经。
大概半年前,他左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出现麻木症状,不仅感觉缺失,严重时手指会不能弯曲。
国内的大医院几乎跑遍了,三个月前开始接触国外医院。医生们说辞大同小异,因是陈年旧伤复发,想要痊愈如初不容乐观。
所有医生都让他有一个心理准备,他已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拉琴。可以说他左手旧伤复发,就是他长时间高难度拉琴导致。
这糟糕至极的结果柏浔很平静地接受了,毕竟手术祛除的只是疤痕,不是曾经受过伤的事实。
至于后不后悔,事到如今这个问题没有任何意义。
这次回家他只待了两天,在一个雨天里他又出门了。
临走前他交给阿姨一个信封,让她转交给那个叫应小澄的人。
门外等着来接他的汽车,黑伞开了又收。
汽车平稳行驶在成行的悬铃木下,车子行进方向的左侧道路,一个穿明黄色t恤的少年正撑伞走来,豆大雨点啪嗒啪嗒打在透明伞面上。
少年无忧无虑地转着手里的伞,看伞面上的雨滴飞出去。
汽车越走越远,很快消失不见。
应小澄玩着雨伞走到1-12号,他又来了。
只要有空能出来,他一定会打申请。除了第一次有许青山陪他,其他时候他都是自己一个人来,熟练地搭地铁转公交,再下车步行。
从西山田径队训练基地到悬铃木,这条路他已经走过好多次了,晚上做梦都梦见自己在去悬铃木的路上。
他现在按门铃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紧张,但还是会紧张的。
这种紧张感和比赛的时候很不一样。比赛时的紧张是心脏快爆炸了,他按柏浔家门铃时的紧张是心脏酸酸地收缩。
门铃响后他等了一会儿,阿姨出来开门。
阿姨好,柏浔在家吗?
阿姨一脸可惜地说:你怎么不早点来,他刚走。
应小澄睁大双眼,转身就要去追。
等等!他有东西给你!
阿姨及时把人叫住,将信封交给他,叹一口气说:下雨天你怎么也来了,不来就不会这么可惜。
铁门又关上了,应小澄捏了捏薄薄的信封,能捏到里面有一张卡。他小心拆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东西,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写了六位数的字条。
-
应小澄原来只有一张银行卡,现在有两张了。
另一张他去银行自助机查过余额,卡里有20万。
这笔钱让应小澄想起了几年前的一段对话,有人跟他说,等他将来去西山了,回来就能盖新房子,一家人能搬到县城去住。
他当时听到这些话心里不是很高兴,但他不想跟那个人多说什么,因为说了那个人也不会懂。只要他和柏浔心里知道就好了。
可他想错了,柏浔也不知道。
一张银行卡,稀里糊涂收下20万。应小澄第一次从柏浔这里,感觉到伤心。
他一点也不生柏浔的气,是他一开始就理解错了,柏浔没有做错任何事。
他觉得伤心,更多是因为这一时半会儿没法解开的误会。他不是为了要钱才来西山找他的,他从来没想过要从柏浔身上得到什么东西。
他好想现在就把这些话都告诉柏浔。
因为银行卡,应小澄闷闷不乐两天了。
这两天他训练照旧,饭也吃,就是比平时吃得少,也不怎么爱说话。
许青山跟他熟,早看出他有心事,但问了两次应小澄都不说。第三次,他找到应小澄宿舍问。
西山田径队训练基地的宿舍是标准两人间,不过应小澄没有室友,他是一个人住的。
应小澄生活习惯很好,宿舍里经常能闻见很干净的肥皂香。
许青山不是第一次来,很自然躺到床上,手撑脑袋问:说吧,怎么回事?你那个朋友怎么你了?
应小澄手指挠挠脸。
有什么事你就说啊。许青山抓起枕头丢到他怀里,快说!
应小澄抱着枕头,深深叹了一口气,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