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章
  拓跋可汗始终心有疑虑。
  平州因为是后起势力,向来都比较隐忍,最爱干的事就是让大黎和他们鲜卑相斗,鹬蚌相争,好渔翁得利。
  如今突然大举进攻进攻鲜卑,这是为何?
  ……
  孙家军负责攻打新兴,孙明和郭翀等人也料到了鲜卑必然会对雁门和新兴增兵的,故而早早就派了几波斥侯去打探援军的动向了。
  “来了来了。”
  “这援军看规模怕不得有十万兵马。”
  “都先避一避风头!”
  行军打仗,最重要的是听从指挥,上面的命令一下,他们直接化整为零,有些撤回常山北,有些直接隐入山林……
  反正他们知道,这十万兵马,最少有一半是他们的。
  目前他们一口吃不下。
  再者,他们还不能上火药,不然他们这边先暴露了,是给后方的缙台军增加难度。
  “这十万兵马肯定有一半兵马是去支援雁门的,不可能一直在新兴逗留,这部分兵马先放走!”
  想必缙台军那边正张着网等着他们呢。
  尉迟锐和独孤忠领着十万兵马抵达新兴时,除了位于常山北的孙家军大营之外,已经找不到大股的孙家军了。
  可是尉迟锐要去支援雁门,不可能陪着独孤忠去攻打孙家军大营。
  “可惜了。”尉迟锐说道。
  独孤忠也觉得挺可惜,本以为两人顺势联手,挟十万大军之威,先灭了孙家军,解了新兴之危,但现在孙家军把头缩起来了。
  尉迟锐表示:人家不冒头,找起来还颇费一番功夫,他是没办法等了。
  “走了。”尉迟锐和独孤忠说了一声,就带着大军继续北上。
  他们进入雁门地界后,发现官道由一变为二,两条官道,都能抵达雁门城门。
  “尉迟将军,咱们走哪条路?”打前锋的小将问道。
  看着两条宽敞的官道,尉迟锐决定兵分两路。
  之前他们鲜卑在九门县被埋伏了一次,这次即使急行军,尉迟锐也不敢大意。
  而且他们后来探听到的消息,埋伏他们三王子的,就是缙台军。
  这支缙台军,据说统领者乃平州之主吕颂梨的夫婿,也是秦家最小的将军。
  现在,攻打雁门这一支平州大军就是缙台军,难保他们不会再用同样的手段。
  三王子之所以遭受重创,也有行军太过密集的原因。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才打算分兵的。
  他自领一军,让麾下的杨敏带一军。
  杨敏此人勇猛异常,人也聪明,一直深受他的重用。
  分兵之后,他最后叮嘱,“小心埋伏!”
  ……
  杨应钦带着大军撤离中山城。
  之前下属提议的坚壁清野之策,宣告完败。
  中山的隔壁就是涿州与河间,平州攻下这两个城池,进驻之后是如何安民的,中山城的老百姓也有所耳闻,甚至有些消息都是他们在涿州或者河间的亲戚告知的,他们是深信不疑。
  况且他们还不时地从报纸上知晓平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一不心生向往。
  最后看了一眼中山城,老百姓们看着他们这支大黎军队的撤离,竟然都是无动于衷以及漠然的,有些人脸上竟然还隐隐露出了兴奋之色。
  时不我予,事不可为。杨应钦心头浮上八个字。
  “大将军,这些百姓太可恶了!”副将忍不住道。
  “算了,走吧。”毕竟都是汉民。
  在这种世道,老百姓只要有屋子住有衣穿有饭食就足够了,上面的人是谁他们并不关心。如果上面的那位能少收点税,让他们少服点役,就是好君主了。
  杨应钦带着大军退至巨鹿。
  下午,就有消息传出,他们前脚刚走,后脚中山城的老百姓就在乡坤的带领下打开城门,迎接平州大军。
  杨应钦闻言,黯然。
  这时,副将抓着一张纸兴奋地走了进来,“大将军,打起来了!”
  “什么打起来了?”
  “平州大军和鲜卑打起来了!”
  “嗯?”
  “杨大将军,我们刚收到消息,平州去攻打雁门、新兴还有肃慎部落了。”
  “什么?”杨应钦大吃一惊。
  平州此举真是出乎他的意料。
  而且,此举和围魏救赵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就把杨应钦搞迷糊了。
  平州这是在干什么?前脚刚围魏救赵,后脚又加大了对中山的攻击,并不像是帮大黎的样子。
  城门守卫官跌跌撞撞地冲进来,“大将军,不好了!平州大军来了!”
  杨应钦闻言一惊,平州大军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杨应钦带着麾下将领登上城楼,就看到旌旗猎猎,一支行令禁止散发着肃杀之气的军队。
  为首的将领身着戎装,骑着高头大马,整个人儒雅又不失英武之气。
  他认出来了,为首之人乃秦珩。
  看到他,杨应钦不由得想起他的老子秦钺。
  秦珩及众将领身后,都是穿着铠甲的雄兵。这些士兵一个个目光炯炯,配备的武器泛着寒光。
  杨应钦深吸一口气,大声问道,“秦珩,你这是何为?”
  秦珩朗声笑道,“杨大将军,如今我兵临城下,所欲如何,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