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在车上,应小澄每看见一个村就要问是不是这儿。但柏浔说不是,车子也继续向前开。
  开了很远很远,应小澄都惊讶了出生地竟然是这样偏远的地方,也终于听到司机说:水阳村,水阳村到了,拿好行李下车。
  应小澄跟着柏浔下车,两个人和行李站在公路边,眼前是一片村庄,能看到有些年头已经无人居住的土坯房,也能看到明显是翻新过房子。村里的道路干净平整,夏荣的季节,村里的树木长得翠绿。
  和你小时候住在这时一样吗?应小澄问。
  不一样。柏浔看着眼前变化极大的村子,心里多少生出一点很复杂的情绪。率先拉起行李箱往村子里走,另一只箱子则由应小澄拉。
  走进村口,应小澄第一反应是哪里是我家,第二才是,好安静。
  村子里确实很安静,看不到小孩也看不到一个人。
  进村后他看到的第一个活着的东西是一只黄狗。那只狗好像认识他,远远的就像一颗炮弹冲过来,围着他的脚打转,尾巴都快摇断了。
  应小澄看着这只使劲亲近他的狗,无措地看向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得远远的柏浔,它是不是认识我?
  柏浔说:它身上可能有跳蚤。
  应小澄低头跟那只狗对视,你认识我吗?那你带我去找我爸妈吧。
  黄狗原地转了两圈,往跑来的方向走了。
  应小澄乐呵呵地跟上,回头招呼柏浔,快,走这边。
  柏浔早就不记得路了,只好跟着走。
  走了一段路,开始能看到人了,只不过都是老得快走不动的人。看到有人来了,眯着快看不见的眼睛目送人走过去。
  引路的黄狗跑进一条笔直的长路,走到这柏浔才想起来,突然停下回头望,远方就是祁连山。
  已经走出去的应小澄见他没跟上又走了回来,站在他身旁,陪他一起看,说:那是什么山?真好看。
  第51章
  柏浔小时候问过差不多的问题,那是他对应小澄说的第一句话。不过现在的应小澄已经不记得了。
  祁连山。
  应小澄恍然大悟地点头。
  他们突然站住不动,黄狗也没跑回来,而是跑进院子。不一会儿,翻新过的土坯房门里走出一个妇女,一米六多些,小脸蛋,黑眼睛,腰上系着一条深蓝围裙。及腰黑发编成长长的麻花辫,有少量白发丝。
  杨娟就这样站在家门口,微微眯起眼看,说话声音娇而不弱,澄呐?
  应小澄下意识回头,明明很陌生,却又说不出哪里特别熟悉的妇女已经朝他们走过来了,那只给他们带路的黄狗紧紧跟在她脚边。
  杨娟一边快步走一边说:怎么回来了不提前说一声?你爸上县城给你快递东西去了。
  她裸眼视力5.0以上,还没走近就认出跟儿子站一块的是路心。那孩子模样已经和小时候不太一样了,但还是能看出来小路心的影子。
  应小澄满心以为她会给自己一个拥抱,因为她看上去那么开心,可杨娟把他略了。不像城里女人细腻滑嫩的皮肤,是常常劳作的人特有的粗糙。她的眼睛很亮,温和有神地看着柏浔,轻声问:你还记得我不?
  柏浔也在看她,微微低头跟她对视,记得。
  哎呀这孩子,真好,长这么大了,一表人才。杨娟亲近又喜欢地拍拍柏浔手臂,再回身不轻不重地掐了一下两年多不见的儿子,小声数落他不跟自己打招呼,你不认识妈妈了?
  应小澄胳膊被拧疼了才反应过来,连忙叫人,妈,妈。
  杨娟取下他的双肩包背在肩上,带两人回家,你怎么回来了?不是说要去法国待几天吗?
  原来她知道应小澄忙什么去了。
  就是刚从那儿回来的。应小澄一直看着杨娟的背影。
  不用回西山训练?
  我还有假期。
  杨娟已经走进小院,里面收拾得很干净,地面铺了水泥。两个大小伙子走进来,原本就不大的房子显得更加拥挤。
  屋子里的陈设和以前大差不差,土炕,木头桌子,通了电后用不上的老式煤油灯还放在角落里。这个家最值钱的东西应该就是电视机了,收在有土炕的房间。可以想象到天冷外面下雪,一家人窝在土炕上看电视该有多安逸。
  杨娟搬出小板凳给他们坐,家里不常来客也没什么好拿出来招待人的,只能找出一袋红枣干和一袋葡萄干。
  应小澄坐在小板凳上,小口抿着解渴的温水,眼睛悄悄打量环境,满眼都是好奇。
  原来他的家是这样的,应小澄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是个穷苦的山里孩子。
  进屋后,杨娟的视线一直落在应小澄脸上,她什么也没有说。但柏浔感觉她已经看出来了。
  应小澄喝够水放下碗,好奇地问杨娟,妈,爸去县城给我快递什么东西了?
  一些土特产,牛肉干、黑枸杞、奶片这些,送给你们教练的。杨娟笑着说:你忘了?就是你打来钱让我们看着买。
  应小澄微怔,哪里记得还有这回事,点头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