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应小澄陪在炕边,擦眼泪的手背上还有根根清晰的藤条痕,他没有脸再哭了,但眼泪止不住,只能一次次吸鼻子。
借来的驴车停在门外,路心被裹在棉被里,放在木板上,路宝华和王素芬都坐在上面,应禾勇在前面挥鞭驾车。
驴车在前面走,应小澄在后面追,一直追到村口,被应禾勇喝住了才停下。
驴车摇摇晃晃去往县城,变成一个点,消失不见了。
-
他们带路心去县城那天一夜没回来。
应小澄在家一直等到半夜,实在撑不住了才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杨娟自白天打完他后就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也没有看他一眼。
此时夜半,应小澄睡着了她才走过去,把人抱回炕,眼睛红红地抚摸应小澄被自己打得肿起来的藤条痕。
这都是她打的,她当然知道打得有多重,可不打重一点能行吗?不把他打怕,他以后再去爬,命不好人可能就这样摔没了。
路心那伤她和应禾勇看得清楚,几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况。应小澄这个爬树的人从树上掉下来没有受伤,没爬树的那个却去了医院,这只能是路心试图去接掉下树的应小澄,但被树枝所伤。
试想当时要是没有路心,那断裂的树枝有没有可能直接扎穿应小澄?
杨娟忍着心疼叹气,给他掖被子,你对他好,他救你一命,你一辈子也还不清。
驴车从县城回来已经快中午了。
三个大人一个小孩,俱是一脸疲惫。
路心的伤被县城医院包扎得很专业,右手的手背上还有输液的针孔。医院给他开了一袋药,内服外用,药用完了还得去医院复查。
他一回来倒头就睡,应小澄想跟他说句话都没机会。
伤重未愈,那两天路心精神很差,平时就不爱说话的人变得更加沉默,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真变成石头。
路宝华和王素芬每天都有很多活,没法时时刻刻顾着路心,照顾和陪伴路心的任务就落到应小澄头上,虽说是他自己非要接的,没有人这么要求他。
已经春天了,西北还是天寒地冻。
应小澄小心翼翼地端来一碗开水,放在土炕的小桌上,心心,等水凉一点,你就吃药哦。
路心左手还缠着厚厚的纱布,正低头看应小澄借来的连环画。
这东西在村里可是稀罕宝贝,有连环画的人从不轻易往外借,估计应小澄答应给人当牛做马才借来的。
应小澄爬上土炕,安静候着,随时等路心使唤他。
一本没多厚的连环画,路心翻完就不想再看了,递给应小澄,淡淡说:别借了。
应小澄接过连环画,还有其他的,《花和尚鲁智深》你看不看?
路心摇头。
那《花木兰》呢?
我不想看。
应小澄就不问了,默默收起连环画。
路心话少,一个人时很可能一天都出不了一声,他沉默不语很正常。但应小澄要是也一点声都没有,就不太正常。
屋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儿。路心转过脸看向低眉垂眼的应小澄,说:没那么严重。
应小澄和他对视。
路心难得跟他说长一点的句子,伤没那么重,会好,我也没有救你一命。
应小澄摇头,没有你救我,我就摔死了。
路心精神稍微好点那天,如果不是路宝华和王素芬拦着,应小澄就要跪在地上给他磕头了。
没那么严重。路心还是这么说。
应小澄也还是坚持,是你救了我的命。
路心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
-
瑞雪消融,春耕在即。
终于从漫长寒冬中复苏的土地又开始将水阳村带入忙碌的一年。
路心左手的伤在慢慢变成一条丑陋的疤痕,也成了应小澄永远耿耿于怀的心事。
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怕的伤口也已经愈合,应小澄再也不敢爬树。
他没有扔下饿急了会吃老鼠的疯老头不管,还是会每天给他吃的,只是不敢爬树,只好想办法在土坯墙上掏个洞,让馍馍和锅盔都能塞进去。
田里的春小麦一天天长起来,去年种的药材也在等着能被卖钱的那一天。
水阳村的日子平静安宁,好像没有任何外力能将其打碎。
在祁连山下的第三个年头,连路心都开始认为自己可能会一辈子待在这,就这么变成路心。
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好,但也没有什么好的,他终究不属于这里。
应小澄十岁了,还是村里那个跑得最快的小猴儿。
如果非要说这三年里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那大概是疯老头去世了。
孤苦伶仃的疯子,死了村里人反倒都松一口气,铺盖一卷,随便埋了了事。
唯一为疯老头的死掉眼泪的人是应小澄,杨娟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只有路心知道为什么。但他没有安慰应小澄,只是冷眼看他哭得鼻子红红。
也是在应小澄十岁那年。
有一天,有很多汽车从县城方向开来。
那些在县城也不多见的汽车排着长队,尘土飞扬地来到水阳村,其中还有两辆是警车。
借来的驴车停在门外,路心被裹在棉被里,放在木板上,路宝华和王素芬都坐在上面,应禾勇在前面挥鞭驾车。
驴车在前面走,应小澄在后面追,一直追到村口,被应禾勇喝住了才停下。
驴车摇摇晃晃去往县城,变成一个点,消失不见了。
-
他们带路心去县城那天一夜没回来。
应小澄在家一直等到半夜,实在撑不住了才趴在桌上沉沉睡去。
杨娟自白天打完他后就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也没有看他一眼。
此时夜半,应小澄睡着了她才走过去,把人抱回炕,眼睛红红地抚摸应小澄被自己打得肿起来的藤条痕。
这都是她打的,她当然知道打得有多重,可不打重一点能行吗?不把他打怕,他以后再去爬,命不好人可能就这样摔没了。
路心那伤她和应禾勇看得清楚,几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况。应小澄这个爬树的人从树上掉下来没有受伤,没爬树的那个却去了医院,这只能是路心试图去接掉下树的应小澄,但被树枝所伤。
试想当时要是没有路心,那断裂的树枝有没有可能直接扎穿应小澄?
杨娟忍着心疼叹气,给他掖被子,你对他好,他救你一命,你一辈子也还不清。
驴车从县城回来已经快中午了。
三个大人一个小孩,俱是一脸疲惫。
路心的伤被县城医院包扎得很专业,右手的手背上还有输液的针孔。医院给他开了一袋药,内服外用,药用完了还得去医院复查。
他一回来倒头就睡,应小澄想跟他说句话都没机会。
伤重未愈,那两天路心精神很差,平时就不爱说话的人变得更加沉默,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真变成石头。
路宝华和王素芬每天都有很多活,没法时时刻刻顾着路心,照顾和陪伴路心的任务就落到应小澄头上,虽说是他自己非要接的,没有人这么要求他。
已经春天了,西北还是天寒地冻。
应小澄小心翼翼地端来一碗开水,放在土炕的小桌上,心心,等水凉一点,你就吃药哦。
路心左手还缠着厚厚的纱布,正低头看应小澄借来的连环画。
这东西在村里可是稀罕宝贝,有连环画的人从不轻易往外借,估计应小澄答应给人当牛做马才借来的。
应小澄爬上土炕,安静候着,随时等路心使唤他。
一本没多厚的连环画,路心翻完就不想再看了,递给应小澄,淡淡说:别借了。
应小澄接过连环画,还有其他的,《花和尚鲁智深》你看不看?
路心摇头。
那《花木兰》呢?
我不想看。
应小澄就不问了,默默收起连环画。
路心话少,一个人时很可能一天都出不了一声,他沉默不语很正常。但应小澄要是也一点声都没有,就不太正常。
屋子里安静了好一会儿。路心转过脸看向低眉垂眼的应小澄,说:没那么严重。
应小澄和他对视。
路心难得跟他说长一点的句子,伤没那么重,会好,我也没有救你一命。
应小澄摇头,没有你救我,我就摔死了。
路心精神稍微好点那天,如果不是路宝华和王素芬拦着,应小澄就要跪在地上给他磕头了。
没那么严重。路心还是这么说。
应小澄也还是坚持,是你救了我的命。
路心懒得再跟他多费口舌。
-
瑞雪消融,春耕在即。
终于从漫长寒冬中复苏的土地又开始将水阳村带入忙碌的一年。
路心左手的伤在慢慢变成一条丑陋的疤痕,也成了应小澄永远耿耿于怀的心事。
事情已经过去了,可怕的伤口也已经愈合,应小澄再也不敢爬树。
他没有扔下饿急了会吃老鼠的疯老头不管,还是会每天给他吃的,只是不敢爬树,只好想办法在土坯墙上掏个洞,让馍馍和锅盔都能塞进去。
田里的春小麦一天天长起来,去年种的药材也在等着能被卖钱的那一天。
水阳村的日子平静安宁,好像没有任何外力能将其打碎。
在祁连山下的第三个年头,连路心都开始认为自己可能会一辈子待在这,就这么变成路心。
这好像没有什么不好,但也没有什么好的,他终究不属于这里。
应小澄十岁了,还是村里那个跑得最快的小猴儿。
如果非要说这三年里有什么特别的事情,那大概是疯老头去世了。
孤苦伶仃的疯子,死了村里人反倒都松一口气,铺盖一卷,随便埋了了事。
唯一为疯老头的死掉眼泪的人是应小澄,杨娟都不知道他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只有路心知道为什么。但他没有安慰应小澄,只是冷眼看他哭得鼻子红红。
也是在应小澄十岁那年。
有一天,有很多汽车从县城方向开来。
那些在县城也不多见的汽车排着长队,尘土飞扬地来到水阳村,其中还有两辆是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