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好,你自己张罗吧,别委屈了你夫婿。”林余氏听了很是开心,一脸笑容地说道。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养大的闺女住了回家,当娘的如何不高兴呢。
一时之间眉眼含笑、目光发亮。
林小福见娘少了忧心,病情果然恢复得快,自然不会说赵长禄的精明小算盘,只说公公好。
而林小福要和村里合作种茶的事儿,是昨天就和娘商量好的,确实是交给她去处理。
现在答复还没有到,自然不会又拿出来说。
把馒头蒸上,姐妹俩立刻把小鱼剖了,大鱼都暂时养在浴桶里,吃新鲜的。
把干得差不多的木耳转移到筛子和筲箕里,再把盘箕腾出来晒小鱼。
“小福丫头!”正忙着,篱笆院外传来周大娘的声音。
林小福扭头一看,就见周大娘手中挽着只篮子,不由诧异。
“你们今儿可有打渔?便宜些卖两条给大娘可好?”周大娘笑着便走进了院子。
“还是六个鸡蛋,如何?”说着,她打开篮子盖儿,里面果然是六只鸡蛋。
“大娘,你这样可真是让我为难呢。”林小福看了一眼,尴尬地笑道。
第137章 开价
“上回我就说啦,这鱼我们是要拿去卖的,在镇上小鱼都是五文一斤、大鱼得有八文到十文呢。”
“早上我还和我夫婿说,去镇上太远,不如就在村里换几斤粮也是好的,毕竟我家没有存粮,只能靠买的呢。”
一斤磨好的麦面在村里要卖十文,在镇上卖给粮行得有十文到十二文,粮行再卖出来,得是十五文以上,高时能卖到二十文了。
当然这都是风调雨顺日子的价钱,若遇灾荒年,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被人囤了粮,就会坐地起价了。
但那都不是眼前的事。
眼前,这个婆子竟然还拿六个鸡蛋来换两条鱼,当她的鸡蛋金贵些?
因而,林小福还得费些心思开价,不然人家以为他们的鱼是河里捞的,不要钱呢。
“这……”周大娘愣了愣,随即讪笑道,“你看,大娘都把鸡蛋带来了,你就再换一回呗。”
“呵呵,大娘你到是提醒我了,正好我家粮没了,我一会儿就去挨家问问,谁要拿粮换鱼。”
“我就按小鱼的价钱来卖这大鱼,按斤论称,我也不要钱,就拿麦面来换。”
“大娘你别怪我不要鸡蛋了,先前买鸡蛋,是我娘病着,家里没有补身子的吃食,而今我娘的病治好了,家里缺的是口粮,要不,您拿麦面来?”
“行,我回去问问你周大爷,他同意拿麦面来换,我再过来。”周大娘脸色难看地转身就走。
“大娘,一斤麦面能换两斤鱼,两斤鱼可够家里吃上一顿好的了。”林小福连忙喊着,提醒周大娘,大鱼也是有价钱的。
今天的小鱼固然多,但大鱼也有不少呢,最小的都有筷子长,也有大的足有一、两斤重呢。
若由着周大娘来换,六个鸡蛋三文钱,得换走两斤到四斤的鱼。
“福儿,怎么不换一条给周大娘算了?”
林余氏刚才没开口,看着大丫头这般说话,也是惊讶。
人家都拿着鸡蛋来了,竟然让人空手而回?
“娘,上回换的是两条,虽然鱼小一些,但人心若不足,你就是把这一桶都换走,人家也绝对不会嫌多的。”
林小福严肃地开口,看了娘一眼,难怪总被人欺负,这心肠也太好了些。
那周大娘,她可没什么兴趣结交,跑到一个病弱之家来占便宜,也是狠。
“春儿,你继续晒鱼,我去附近问问,若有愿意拿面来换的,咱们就卖光了也划算,若没有,咱们自家吃也不影响。”
林小福心思转动着,立刻就往外走去。
与其拿去镇上卖,要花费人力和时间,换了钱还招恶婆婆的眼,不如直接换成粮,争辩之时也能多个理由。
毕竟她家确实没粮吃嘛,总不能一直拿钱出来买,到时被人问起哪儿来的钱?
她还不好解释呢。
以物易物,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是赵子诚的优势,明天就村里挨家卖去。
五文钱的价,对一个猎户来说,真的不贵。
猎户上山只要不空手而回,少说也得一吊以上的收入了,这可是赵子诚自己说的。
第138章 以鱼换粮
很快,林小福把上回买过粮的那几家都跑了一遍,最后有三家愿意来买鱼。
其中就有杨三爷爷,他提了一只竹篮子就跟着林小福出了门。
林家没有称,林小福直接让人家自己带秤,自己称。
大小两条差不多重量也就能到,若是超过了,那就多加些麦面也一样。
虽然口粮紧,但不花钱喝鱼汤,还是很心动的。
要知道一斤猪肉还要二十文钱呢,这鱼才五文,可不是便宜了么?
大家都觉得,虽然口粮紧,还是自家占便宜。
而林小福却是打的另一个算盘,这买卖做得很开心。
很快就卖掉了七条,一共八斤六两,以杨三爷爷居多。
而林家,也换回了四斤三两麦面。
在旁边菜地里干活的赵子诚见这动静,也是感慨。
原本他们是计划去镇上卖鱼的,活鱼价钱比干鱼略低,但干鱼要晒出成色来也很麻烦。
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养大的闺女住了回家,当娘的如何不高兴呢。
一时之间眉眼含笑、目光发亮。
林小福见娘少了忧心,病情果然恢复得快,自然不会说赵长禄的精明小算盘,只说公公好。
而林小福要和村里合作种茶的事儿,是昨天就和娘商量好的,确实是交给她去处理。
现在答复还没有到,自然不会又拿出来说。
把馒头蒸上,姐妹俩立刻把小鱼剖了,大鱼都暂时养在浴桶里,吃新鲜的。
把干得差不多的木耳转移到筛子和筲箕里,再把盘箕腾出来晒小鱼。
“小福丫头!”正忙着,篱笆院外传来周大娘的声音。
林小福扭头一看,就见周大娘手中挽着只篮子,不由诧异。
“你们今儿可有打渔?便宜些卖两条给大娘可好?”周大娘笑着便走进了院子。
“还是六个鸡蛋,如何?”说着,她打开篮子盖儿,里面果然是六只鸡蛋。
“大娘,你这样可真是让我为难呢。”林小福看了一眼,尴尬地笑道。
第137章 开价
“上回我就说啦,这鱼我们是要拿去卖的,在镇上小鱼都是五文一斤、大鱼得有八文到十文呢。”
“早上我还和我夫婿说,去镇上太远,不如就在村里换几斤粮也是好的,毕竟我家没有存粮,只能靠买的呢。”
一斤磨好的麦面在村里要卖十文,在镇上卖给粮行得有十文到十二文,粮行再卖出来,得是十五文以上,高时能卖到二十文了。
当然这都是风调雨顺日子的价钱,若遇灾荒年,或者因为别的原因被人囤了粮,就会坐地起价了。
但那都不是眼前的事。
眼前,这个婆子竟然还拿六个鸡蛋来换两条鱼,当她的鸡蛋金贵些?
因而,林小福还得费些心思开价,不然人家以为他们的鱼是河里捞的,不要钱呢。
“这……”周大娘愣了愣,随即讪笑道,“你看,大娘都把鸡蛋带来了,你就再换一回呗。”
“呵呵,大娘你到是提醒我了,正好我家粮没了,我一会儿就去挨家问问,谁要拿粮换鱼。”
“我就按小鱼的价钱来卖这大鱼,按斤论称,我也不要钱,就拿麦面来换。”
“大娘你别怪我不要鸡蛋了,先前买鸡蛋,是我娘病着,家里没有补身子的吃食,而今我娘的病治好了,家里缺的是口粮,要不,您拿麦面来?”
“行,我回去问问你周大爷,他同意拿麦面来换,我再过来。”周大娘脸色难看地转身就走。
“大娘,一斤麦面能换两斤鱼,两斤鱼可够家里吃上一顿好的了。”林小福连忙喊着,提醒周大娘,大鱼也是有价钱的。
今天的小鱼固然多,但大鱼也有不少呢,最小的都有筷子长,也有大的足有一、两斤重呢。
若由着周大娘来换,六个鸡蛋三文钱,得换走两斤到四斤的鱼。
“福儿,怎么不换一条给周大娘算了?”
林余氏刚才没开口,看着大丫头这般说话,也是惊讶。
人家都拿着鸡蛋来了,竟然让人空手而回?
“娘,上回换的是两条,虽然鱼小一些,但人心若不足,你就是把这一桶都换走,人家也绝对不会嫌多的。”
林小福严肃地开口,看了娘一眼,难怪总被人欺负,这心肠也太好了些。
那周大娘,她可没什么兴趣结交,跑到一个病弱之家来占便宜,也是狠。
“春儿,你继续晒鱼,我去附近问问,若有愿意拿面来换的,咱们就卖光了也划算,若没有,咱们自家吃也不影响。”
林小福心思转动着,立刻就往外走去。
与其拿去镇上卖,要花费人力和时间,换了钱还招恶婆婆的眼,不如直接换成粮,争辩之时也能多个理由。
毕竟她家确实没粮吃嘛,总不能一直拿钱出来买,到时被人问起哪儿来的钱?
她还不好解释呢。
以物易物,能解燃眉之急,而且是赵子诚的优势,明天就村里挨家卖去。
五文钱的价,对一个猎户来说,真的不贵。
猎户上山只要不空手而回,少说也得一吊以上的收入了,这可是赵子诚自己说的。
第138章 以鱼换粮
很快,林小福把上回买过粮的那几家都跑了一遍,最后有三家愿意来买鱼。
其中就有杨三爷爷,他提了一只竹篮子就跟着林小福出了门。
林家没有称,林小福直接让人家自己带秤,自己称。
大小两条差不多重量也就能到,若是超过了,那就多加些麦面也一样。
虽然口粮紧,但不花钱喝鱼汤,还是很心动的。
要知道一斤猪肉还要二十文钱呢,这鱼才五文,可不是便宜了么?
大家都觉得,虽然口粮紧,还是自家占便宜。
而林小福却是打的另一个算盘,这买卖做得很开心。
很快就卖掉了七条,一共八斤六两,以杨三爷爷居多。
而林家,也换回了四斤三两麦面。
在旁边菜地里干活的赵子诚见这动静,也是感慨。
原本他们是计划去镇上卖鱼的,活鱼价钱比干鱼略低,但干鱼要晒出成色来也很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