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一切都在他意料之中。
  这个副本开设之初,天幕就发出声明,希望挑战者能够成功逆天改命,挽回崖山海战,这一场万民泣血的浩劫。
  那么,天幕将他送到此处,必有特别的用意。
  总不会就为了闲来无事消遣他吧。
  然而……
  他现在还能做什么呢?
  于谦望着哀哭一片、浮尸百里的大海,陷入了沉思。
  他忽然意识到,此刻,虽然情况已经看似无法挽回,却有一个人还活着,身陷重重囹圄。
  一个在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
  文山先生文天祥。
  他自幼就很崇拜对方,视如精神信仰,不仅在家中供奉了文天祥灵位,而且将画像挂在书房的桌案前,时时观望。
  此前,文天祥反攻江西失败,被张弘范俘获,一路押解到崖山海上。
  他几度试图自尽殉国,都被元军救了回来。
  张弘范为了摧毁他的精神意志,迫使他坐在船上,看完了海战的全程。
  崖山副本有个任务,正是【拯救文天祥】,或许,这就是他来到此间的第一个意义所在。
  至于把人救出来之后怎么办,是组织义军,还是别的什么,可以与对方再商议。
  于谦瞬间就有了决断,长身而起。
  海风吹拂他的衣衫,眉梢写满了坚定的神色。
  天幕上:
  【明宣宗朱瞻基】:朕忽然想起来一个传说,于谦,乃是文天祥的转世。
  【宋孝宗赵瑗】:这……未曾设想过的道路!
  【大秦天王苻坚】:快说来听听。
  【明宣宗朱瞻基】:据说,于谦出生的前一晚,他的父亲见到文天祥入梦,自承生前竭尽所能都无法挽救大宋,心中伤怀,现在得知大明未来有难,所以特来投生此间,来日拯救大明。
  【明宣宗朱瞻基】:于谦的父亲为了谦逊感谢文天祥的美意,就给他取名叫“于谦”。
  【南唐后主李煜】:竭尽全力都无法救宋,所以来救明……
  【南唐后主李煜】:好一把惊天巨刀。
  【宋孝宗赵瑗】:想想于谦和文山先生各自的结局,更刀了!
  【清高宗弘历】:果然,于谦他爹才是人生赢家。
  【清高宗弘历】:一下获得了来自于谦和文天祥的双倍快乐。
  【清高宗弘历】:朕决定去写首诗压压惊,就代拟于谦他爹寄文天祥吧,再来个御敕题字。
  【秦孝公嬴渠梁】:轮回转世,什么神神道道的东西都出来了。
  【梁武帝萧衍】:子不语怪力乱神。
  【万历皇帝朱翊钧】:给大家讲个笑话,菩萨皇帝梁武帝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梁武帝萧衍】:???
  【汉光武帝刘秀】:子只是不语,却没说他不信啊!
  ……
  张弘范的帅船十分醒目。
  之前,他为了激励士兵作战,放言只要拿下宋军,所有人都可以放肆抢夺。
  抢来的人也好,物也好,全都不必上缴,归自己所有。
  他现在兑现了诺言,任由属下欢天喜地去瓜分战利品。
  原本,帅船里三层外三层,戒备森严,但因为元军都在出击,忙于扫荡宋人船只,四处劫掠,现在倒没什么人。
  于谦一路潜入船中,十分顺利地避开了守卫。
  他正在思考,偌大一条船,文天祥到底被关在何处。
  下一刻,他就看见了张弘范。
  张弘范竟然没有去参与外面的掠夺盛宴,而是难掩兴奋之色,在室内来回踱步。
  终于灭宋了!
  必须做一件大事,好记录他的滔天大功!
  张弘范准备效仿他最崇拜的将领霍去病,进行一次勒石记功。
  写点什么好呢!
  张弘范横扫宋人大军?
  不行,听着气势不够。
  张弘范今日在此之前杀宋人,诛宋帝,灭宋国?
  还是不行,感觉有点啰嗦。
  张弘范纠结了半天,也没想好到底要刻什么字,他灵机一动,决定去找文天祥。
  他想得很美,文天祥已经被关了这么久,又亲眼看见了宋国的覆灭,现在也该死心,愿意出来为大元效力了吧!
  以后,大家都是同僚了。
  元世祖忽必烈很欣赏文天祥,让他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招降。
  没准以后在朝中,他张弘范还要多多仰仗对方呢。
  张弘范想了想,拿出两瓶珍藏多年的美酒,又斥退了一些想要跟上的随从,独自去找文天祥。
  他一脸傲然,大步走入室内:“文山先生,你今天也看见了,那些南蛮子怎样被我大元铁军摧枯拉朽地毁掉,毫无还手之力。”
  “如今江上已无宋船,只剩大元的战舰。”
  “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了,现在,你可以加入我们了吧?”
  类似这样的话,他每天都要来跟文天祥说上一遍。
  但每一次都比不上今天这么志得意满,理直气壮,一切终于要结束了。
  里面并没有回应。
  青衣丞相倚坐在窗边,凝望着外面的碧海,眸中凝结着深深的痛色。
  一动不动,连眉睫也是寂静的,整个人肃穆成一座身披风雪,只影孤身踏入长夜的苍苍青山。
  海风吹起他衣袖翻飞,吹动腕上的锁链伶仃相叩,琢玉凤鸣般地震出一声声寥落清响。
  狰狞的镣铐横亘在他冷白的手腕上,愈发衬得那只手如此优美,却单薄而脆弱,像是江南林间,烟月疏疏漏下的一片残雪。
  但于谦知道,这只手,分明掌握着世间最强大的力量。
  这只手,从前独自撑起了大宋江山。
  而今,如利剑般制住张弘范,让他恼极恨极,却又忍不住心生敬意。
  在未来,这只手还将写下《正气歌》,丹心万古同光,激励了连同他在内的后世无数人。
  它所掌握的那种力量,叫做信念。
  文天祥,就是人间信念不灭的永恒辉光。
  张弘范眯眼看了文天祥一会,十分体谅地说:“文山先生心情难过,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还应该快些振作起来,好为大元效力。”
  文天祥冷然不应。
  张弘范话锋一转,谈起了自己的得意事:“这次来找文山先生呢,主要是为了题字之事。我打算勒石记功,你定然比我有文化,你说,我刻个什么字好?”
  “张弘范横扫宋人大军?”
  “张弘范今日在此之前杀宋人,诛宋帝,灭宋国?”
  “或者是,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
  文天祥扫了他一眼,眸中掠过星斗玉碎般的一线寒光:“拿纸笔来。”
  张弘范立刻取出纸笔:“你说,我记着。”
  文天祥目视着南方,声如檐铁击雪,一字一句道:“长平一坑四十万,秦人欢欣赵人怨。大风扬沙水不流,为楚者乐为汉愁……”
  张弘范有点疑惑:“篇幅这么长,是要写记功赋文么?”
  不过,他转瞬又觉得挺好,文章越长,越能体现他功劳巨大。
  文天祥继续念道:“昨朝南船满厓海,今朝只有北船在。昨夜两边桴鼓鸣,今朝船船鼾睡声……”
  张弘范听出了不对,越听脸色越沉。
  等听到最后一句“我欲借剑斩佞臣,黄金横带为何人”时,终于忍不住怒斥道:“文天祥!你这写的是什么东西!”
  文天祥青衣飘动,啸烈的长风正吹起他的鬓发:“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
  一滴清泪,顺着他苍白憔悴的侧脸缓缓滴落,灼伤了这一片碧海。
  张弘范暴怒,拔剑指着他脖颈:“好一首恸哭诗,你是真不怕死啊!”
  文天祥冷声道:“可速杀我!”
  他这般态度,倒是让张弘范稍微冷静下来,慢慢收回了剑锋。
  文天祥毕竟是元世祖忽必烈点名要的人,让他带回大都,他还没有资格私自处置对方。
  张弘范是真的想不明白,这么优厚的条件,他带着满满的诚意而来,文天祥怎么就不动心呢!
  明明宋人满朝公卿很快就降了,就连谢太后都降了,文天祥居然还要一直负隅顽抗。
  难道就不知道要明哲保身,不知道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吗?
  死了,就什么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