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
林北猛然睁开眼睛,他抬起手挡阳光,好多声音涌入耳朵里,林北撇头,大人结伴上班,孩子结伴上学,还有人骑车经过,拨弄响铃,大家避让自行车。
林玉章站在脚手架上拎灰桶,瞥见林北动了,他喊:“小北,我给你留了饭,在锅里。”
“……哦。”林北迟钝了一下回应道。
林北又躺了五六分钟,他端两盆水到公厕洗漱,又把衣服洗了,才开始吃饭。
林北戴上头盔,拿两个包子走近检查他们做的咋样。
“北哥,我们做的咋样?”林南准备叫小北,他想到现在工程队许多人叫小弟北哥,他觉得挺好玩的,便叫了北哥。
大家停下手中的活,满脸紧张盯着林北。
“咱们都不是淮市人,想要在淮市立足,大家每一天都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天都有进步,你们觉得呢?”林北咬着包子仰头看他们。
“是。”众人豪情壮志喊。
工程队腰上系了安全绳,头上戴了头盔,在脚手架上穿梭,泥刀挖水泥抹在外墙上,眨眼间,外墙平整光滑。
林北喝了一碗海带蛋花汤,他骑车离开。
林北到了国棉二厂,他上楼推门就看到黄益民坐在角落里盯着礼盒傻笑,林志昆坐在报纸上读报纸。
“走,各抱二十盒礼盒下楼。”林北数了二十盒礼盒抱下楼。
黄益民激动地跳起来,他嘶嘶倒抽两口气,欢喜抱着二十盒礼盒下楼。
林志昆心情复杂反锁窗户,抱二十盒礼盒出门,他锁上门才下楼。
三轮车车斗里装了六十盒礼盒,黄益民、林志昆坐在车斗两侧,林北蹬三轮车。
他们在梧桐树下穿梭,身上洒落光斑,蝉在头顶鸣叫。
路过体育场,林北刹车,视线透穿透铁丝网看一群年纪不小的男人打篮球。
林北想到了儿子的班主任们,除了姜延卿年轻,其他人都四十多岁了,他们平常走路慢吞吞,一到篮球场上,他们就像年轻小伙子一样在篮球场上奔跑抢球。
林北眼里的笑容溢出来了,他松开刹车闸,继续蹬三轮车。
到了怀康路,林北只需拐一个弯,再往前走百米,就到了百货大楼。
他在路口停了下来,把三轮车推到人行道上,他把礼盒垒成金字塔形状,把一盒礼盒靠在金字塔上。
这个年代缺少娱乐,大家看到稀奇事都会围观,这么精美的盒子,这么别致的造型,瞬间勾起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年轻人聚过来围观。
现在是中午,正好赶上下班,经过这个路口的人特别多,大伙儿看到有人围观,他们心生好奇,也走过来看看发生了啥事。
“端午三宝,里面有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南京的板鸭,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林北含笑说。
路人:
“我们淮市有特产吗?”
“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不就是么。”
“这是我们淮市的特产吗?”
“既然他提到淮市,咸鸭蛋就是咱淮市的特产。”
“原来我们淮市有特产啊。”
“杏花村的汾酒,稻花村的咸鸭蛋……它们的名字真呼应。”……
“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可是通过余淮镇走出了淮市,走向了大城市。”林北自豪说,他拿一盒礼盒,指着贺卡饱含深情念蛋壳像蓝天,蛋白如白云,红油如日冕,蛋黄如红日,贺卡上是一副钢笔画,沉坠坠的麦穗,叶儿柔韧枝干坚|挺的芦苇,几朵白云簇拥着太阳,林北还画了一个印章在上面。
朱刚强外公周笙桐是一个文化人,周笙桐因为各种原因落户到后楼村,他每天练字作画,还督促子孙练字作画,朱刚强幼年跟着周笙桐,没少被周笙桐逼着练字作画,后来朱刚强搬到余淮镇,朱刚强就没有碰过毛笔,直到后来朱砚唯到外省读书,朱刚强开了饭店,他才重拾毛笔,每天空闲的时候,在桌子上铺一张画纸,在上面画水墨画,林北跟他学了一点皮毛。
就这一点皮毛,让大家特别惊叹。
他们用芦苇叶子包粽子,而且收麦子前后过端午节,画上的太阳又寓意咸鸭蛋,让他们产生过端午节就得吃咸鸭蛋的心理。
再则,这个咸鸭蛋是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耶,是淮市特产,他们得尝尝。
“十块钱一盒礼盒,每个人限购一份。”林北说。
“咋还限购呢?”大家刚觉得贵了,林北就说限购,他们反而忽略贵的问题,开始在乎一份不够。
“我手里只有两千份礼盒,为了让更多人买到礼盒,我只能限购。”林北无奈说。
黄益民脑袋里灵光一闪,他说:“我们的礼盒被运到了其他城市,还是我俩拼命留,才留了两千份。”
“这里只有六十盒礼盒,如果大家想买,就排队买。”林北说。
“我要一盒。”
“我也要一盒。”……
眨眼的工夫,六十盒礼盒被抢完了。
林北蹬三轮车带他俩回国棉二厂,林志昆念念叨叨在本子上写字,黄益民啪嗒啪嗒数钱。
三轮车驶入国棉二厂,从白玉兰树下经过,最终到了职工楼下。
黄益民把钱递给林北,林北装好钱,让他俩在楼下等一下,他上楼拿一盒礼盒下来,跟黄益民解释道:“我问望湖街道办事处孔主任借的三轮车,我们用三轮车得用到端午前,送他一盒礼盒,我们用的也安心。”
黄益民嗯嗯点头。
三人吃了饭,林北蹬三轮车载着两人到望湖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的大门被锁上了,三人在门口等着。
孔国贤没有午休,在家吃了饭直接过来,远远瞧见三个人坐在三轮车上,他疾步走过来。
林北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笑着介绍两人:“孔主任,这是我们稻花村的村支书,这是黄益民。”
孔国贤笑着和林志昆握手,和黄益民握手的时候,他多看了黄益民一眼,总觉得这个小伙子面熟。
孔国贤打开大门,又打开办公室的门,请三人进来。
他对稻花村集体建筑工程队印象深刻,就和林志昆多聊了几句。
林北和黄益民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林北看墙上的金鸡挂钟,分钟快走到六了,他把礼盒放到孔国贤面前:“孔主任,我和黄益民提前送你端午节礼物。”
说完,他出去,黄益民也跑出去坐到三轮车上,林北蹬三轮车离开,两人在电线杆那里等林志昆。
林志昆姗姗来迟,黄益民感慨道:“你们当官的真能聊。”
林北见林志昆心情特别好,他心里有了一些猜测。
“益民,我要跟你俩一样溜得这么快,那就完犊子喽。”林志昆坐到三轮车上。
林北踩三轮车,黄益民好奇问:“志昆叔,啥完犊子?”
“孔主任回家吃饭,他爱人说市里出现了端午三宝,还说很难买,还说礼盒精美,她很喜欢,他爱人让他想办法弄十盒礼盒,到时候她拿去送人。”林志昆顿了一下,问林北,“小北,卖给孔主任十盒礼盒吗?”
“益民,你说卖吗?”林北问道。
“卖。”黄益民大声喊。
“行,那就卖。”林北响亮回道。
他俩的声音在空旷的马路上回荡。
林北骑三轮车载黄益民四处卖礼盒,林志昆骑自行车给孔国贤送礼盒。
林北和黄益民每次不带多,只带一百盒礼盒,两人刚停好三轮车,就有一群人围上来抢礼盒。
而林志昆呢,孔国贤的同事看到了礼盒,也找林志昆买礼盒,由于林北事先跟林志昆交代过如果其他人要买礼盒,告诉他们限购两份,林志昆如实告诉他们,他们想了想其他人只能买一盒,他们居然可以买两盒,就没有再说什么。
所以林志昆一直骑车给他们送礼盒,他没有不快,反而觉得自豪,因为他送的是稻花村的咸鸭蛋呀。
第044章 44
黄益民哥们家墙壁上挂了一本日历, 日历页面停留在三月一号,癸亥猪年正月十七,忌搬新房, 安葬, 作灶, 上梁,林北翻日历, 一张一张翻, 翻到六月十二号, 癸亥猪年五月初二,忌安葬, 开生坟, 行葬,宜结婚, 搬家,出行, 签订合同, 纳财等[注释1]。
林志昆津津有味品读他记录的今日见闻,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记录末端的日期, 他惊觉今日已经六月十二了。
林志昆把本子装进腰侧的衣兜里,把林北给他添置的东西塞进网兜里,拎起网兜开门:“小北,我今儿回去。”
林北松开日历, 还未来得及开口, 黄益民从外边回来,和林志昆撞个正着, 他困惑说:“志昆叔,你这是干啥?”
“益民,叔出来怪长时间了,该回去了。”林志昆记挂地里的小麦,记挂生姜苗,他一秒也不想留。
黄益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塞给林志昆:“志昆叔,这钱你拿着。”
“我要你啥钱。”林志昆把钱塞进门把里,黄益民把钱抽出来,塞进林志昆的衣兜里,林志昆把钱掏出来还给黄益民,抬脚要走,被黄益民拽住。
“村支书,咱们把钱换成三盒礼盒,你拿好了。”林北抱三盒礼盒过来,他抬手,林志昆就把三盒礼盒搂进怀里,步履匆忙下楼。
林北趴在栏杆上往下望,大概过了一分钟,林志昆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林志昆把网兜放到车篮里,用绳子把礼盒绑在自行车后车座上,他推自行车走两步,骑自行车离开。
他手中是五十多块钱,三盒礼盒的成本不到十五块钱,林志昆却选择了礼盒。
黄益民想林志昆怪有意思的。
林北在账本上写下三盒礼盒的去处,他进屋清点礼盒,还剩一百八十六盒礼盒。
“益民,你要留几盒礼盒送人吗?”林北问。
黄益民脸上的笑容消失:“我不留,北哥,你要留吗?”
“我也不留。”林北笑着说,“咱俩把礼盒全搬到三轮车里,今天把它们卖光。”
“好嘞。”黄益民干劲十足说。
两人搬了好几趟才把礼盒搬完。
这回黄益民蹬三轮车,林北坐三轮车。
姜延卿低头甩头,头发上的汗珠被他甩到地上,他看到三轮车的轱辘,他抬头,看到堆成小山的礼盒,他咕哝几句,喊:“唉,哥。”
少年的声音清亮朗润,林北回头,少年脸上的笑容干净美好,少年站在国棉二厂家属院大门口喊:“我妈她们说临近端午节,你们每车拉更多货出去卖,到了端午节那天,你们还有货没卖完,到时候你们肯定会降价,我妈她们那时候出手捡便宜。”
“我们还剩这点货了。”林北笑着说。
姜延卿愣了一下:“她们捡不到便宜咯,哈哈——”
林北的笑声里掺杂其他情绪。十年后,聪聪到十二中念书,姜延卿和他见面,会不会想跑到八三年六月十二日中午揍一顿曾经年少的自己。
林玉章站在脚手架上拎灰桶,瞥见林北动了,他喊:“小北,我给你留了饭,在锅里。”
“……哦。”林北迟钝了一下回应道。
林北又躺了五六分钟,他端两盆水到公厕洗漱,又把衣服洗了,才开始吃饭。
林北戴上头盔,拿两个包子走近检查他们做的咋样。
“北哥,我们做的咋样?”林南准备叫小北,他想到现在工程队许多人叫小弟北哥,他觉得挺好玩的,便叫了北哥。
大家停下手中的活,满脸紧张盯着林北。
“咱们都不是淮市人,想要在淮市立足,大家每一天都严格要求自己,每一天都有进步,你们觉得呢?”林北咬着包子仰头看他们。
“是。”众人豪情壮志喊。
工程队腰上系了安全绳,头上戴了头盔,在脚手架上穿梭,泥刀挖水泥抹在外墙上,眨眼间,外墙平整光滑。
林北喝了一碗海带蛋花汤,他骑车离开。
林北到了国棉二厂,他上楼推门就看到黄益民坐在角落里盯着礼盒傻笑,林志昆坐在报纸上读报纸。
“走,各抱二十盒礼盒下楼。”林北数了二十盒礼盒抱下楼。
黄益民激动地跳起来,他嘶嘶倒抽两口气,欢喜抱着二十盒礼盒下楼。
林志昆心情复杂反锁窗户,抱二十盒礼盒出门,他锁上门才下楼。
三轮车车斗里装了六十盒礼盒,黄益民、林志昆坐在车斗两侧,林北蹬三轮车。
他们在梧桐树下穿梭,身上洒落光斑,蝉在头顶鸣叫。
路过体育场,林北刹车,视线透穿透铁丝网看一群年纪不小的男人打篮球。
林北想到了儿子的班主任们,除了姜延卿年轻,其他人都四十多岁了,他们平常走路慢吞吞,一到篮球场上,他们就像年轻小伙子一样在篮球场上奔跑抢球。
林北眼里的笑容溢出来了,他松开刹车闸,继续蹬三轮车。
到了怀康路,林北只需拐一个弯,再往前走百米,就到了百货大楼。
他在路口停了下来,把三轮车推到人行道上,他把礼盒垒成金字塔形状,把一盒礼盒靠在金字塔上。
这个年代缺少娱乐,大家看到稀奇事都会围观,这么精美的盒子,这么别致的造型,瞬间勾起了年轻人的好奇心,年轻人聚过来围观。
现在是中午,正好赶上下班,经过这个路口的人特别多,大伙儿看到有人围观,他们心生好奇,也走过来看看发生了啥事。
“端午三宝,里面有汾阳市杏花村的汾酒,南京的板鸭,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林北含笑说。
路人:
“我们淮市有特产吗?”
“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不就是么。”
“这是我们淮市的特产吗?”
“既然他提到淮市,咸鸭蛋就是咱淮市的特产。”
“原来我们淮市有特产啊。”
“杏花村的汾酒,稻花村的咸鸭蛋……它们的名字真呼应。”……
“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可是通过余淮镇走出了淮市,走向了大城市。”林北自豪说,他拿一盒礼盒,指着贺卡饱含深情念蛋壳像蓝天,蛋白如白云,红油如日冕,蛋黄如红日,贺卡上是一副钢笔画,沉坠坠的麦穗,叶儿柔韧枝干坚|挺的芦苇,几朵白云簇拥着太阳,林北还画了一个印章在上面。
朱刚强外公周笙桐是一个文化人,周笙桐因为各种原因落户到后楼村,他每天练字作画,还督促子孙练字作画,朱刚强幼年跟着周笙桐,没少被周笙桐逼着练字作画,后来朱刚强搬到余淮镇,朱刚强就没有碰过毛笔,直到后来朱砚唯到外省读书,朱刚强开了饭店,他才重拾毛笔,每天空闲的时候,在桌子上铺一张画纸,在上面画水墨画,林北跟他学了一点皮毛。
就这一点皮毛,让大家特别惊叹。
他们用芦苇叶子包粽子,而且收麦子前后过端午节,画上的太阳又寓意咸鸭蛋,让他们产生过端午节就得吃咸鸭蛋的心理。
再则,这个咸鸭蛋是淮市稻花村的咸鸭蛋耶,是淮市特产,他们得尝尝。
“十块钱一盒礼盒,每个人限购一份。”林北说。
“咋还限购呢?”大家刚觉得贵了,林北就说限购,他们反而忽略贵的问题,开始在乎一份不够。
“我手里只有两千份礼盒,为了让更多人买到礼盒,我只能限购。”林北无奈说。
黄益民脑袋里灵光一闪,他说:“我们的礼盒被运到了其他城市,还是我俩拼命留,才留了两千份。”
“这里只有六十盒礼盒,如果大家想买,就排队买。”林北说。
“我要一盒。”
“我也要一盒。”……
眨眼的工夫,六十盒礼盒被抢完了。
林北蹬三轮车带他俩回国棉二厂,林志昆念念叨叨在本子上写字,黄益民啪嗒啪嗒数钱。
三轮车驶入国棉二厂,从白玉兰树下经过,最终到了职工楼下。
黄益民把钱递给林北,林北装好钱,让他俩在楼下等一下,他上楼拿一盒礼盒下来,跟黄益民解释道:“我问望湖街道办事处孔主任借的三轮车,我们用三轮车得用到端午前,送他一盒礼盒,我们用的也安心。”
黄益民嗯嗯点头。
三人吃了饭,林北蹬三轮车载着两人到望湖街道办事处。
办事处的大门被锁上了,三人在门口等着。
孔国贤没有午休,在家吃了饭直接过来,远远瞧见三个人坐在三轮车上,他疾步走过来。
林北从三轮车上跳下来,笑着介绍两人:“孔主任,这是我们稻花村的村支书,这是黄益民。”
孔国贤笑着和林志昆握手,和黄益民握手的时候,他多看了黄益民一眼,总觉得这个小伙子面熟。
孔国贤打开大门,又打开办公室的门,请三人进来。
他对稻花村集体建筑工程队印象深刻,就和林志昆多聊了几句。
林北和黄益民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
林北看墙上的金鸡挂钟,分钟快走到六了,他把礼盒放到孔国贤面前:“孔主任,我和黄益民提前送你端午节礼物。”
说完,他出去,黄益民也跑出去坐到三轮车上,林北蹬三轮车离开,两人在电线杆那里等林志昆。
林志昆姗姗来迟,黄益民感慨道:“你们当官的真能聊。”
林北见林志昆心情特别好,他心里有了一些猜测。
“益民,我要跟你俩一样溜得这么快,那就完犊子喽。”林志昆坐到三轮车上。
林北踩三轮车,黄益民好奇问:“志昆叔,啥完犊子?”
“孔主任回家吃饭,他爱人说市里出现了端午三宝,还说很难买,还说礼盒精美,她很喜欢,他爱人让他想办法弄十盒礼盒,到时候她拿去送人。”林志昆顿了一下,问林北,“小北,卖给孔主任十盒礼盒吗?”
“益民,你说卖吗?”林北问道。
“卖。”黄益民大声喊。
“行,那就卖。”林北响亮回道。
他俩的声音在空旷的马路上回荡。
林北骑三轮车载黄益民四处卖礼盒,林志昆骑自行车给孔国贤送礼盒。
林北和黄益民每次不带多,只带一百盒礼盒,两人刚停好三轮车,就有一群人围上来抢礼盒。
而林志昆呢,孔国贤的同事看到了礼盒,也找林志昆买礼盒,由于林北事先跟林志昆交代过如果其他人要买礼盒,告诉他们限购两份,林志昆如实告诉他们,他们想了想其他人只能买一盒,他们居然可以买两盒,就没有再说什么。
所以林志昆一直骑车给他们送礼盒,他没有不快,反而觉得自豪,因为他送的是稻花村的咸鸭蛋呀。
第044章 44
黄益民哥们家墙壁上挂了一本日历, 日历页面停留在三月一号,癸亥猪年正月十七,忌搬新房, 安葬, 作灶, 上梁,林北翻日历, 一张一张翻, 翻到六月十二号, 癸亥猪年五月初二,忌安葬, 开生坟, 行葬,宜结婚, 搬家,出行, 签订合同, 纳财等[注释1]。
林志昆津津有味品读他记录的今日见闻,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记录末端的日期, 他惊觉今日已经六月十二了。
林志昆把本子装进腰侧的衣兜里,把林北给他添置的东西塞进网兜里,拎起网兜开门:“小北,我今儿回去。”
林北松开日历, 还未来得及开口, 黄益民从外边回来,和林志昆撞个正着, 他困惑说:“志昆叔,你这是干啥?”
“益民,叔出来怪长时间了,该回去了。”林志昆记挂地里的小麦,记挂生姜苗,他一秒也不想留。
黄益民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钱塞给林志昆:“志昆叔,这钱你拿着。”
“我要你啥钱。”林志昆把钱塞进门把里,黄益民把钱抽出来,塞进林志昆的衣兜里,林志昆把钱掏出来还给黄益民,抬脚要走,被黄益民拽住。
“村支书,咱们把钱换成三盒礼盒,你拿好了。”林北抱三盒礼盒过来,他抬手,林志昆就把三盒礼盒搂进怀里,步履匆忙下楼。
林北趴在栏杆上往下望,大概过了一分钟,林志昆就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林志昆把网兜放到车篮里,用绳子把礼盒绑在自行车后车座上,他推自行车走两步,骑自行车离开。
他手中是五十多块钱,三盒礼盒的成本不到十五块钱,林志昆却选择了礼盒。
黄益民想林志昆怪有意思的。
林北在账本上写下三盒礼盒的去处,他进屋清点礼盒,还剩一百八十六盒礼盒。
“益民,你要留几盒礼盒送人吗?”林北问。
黄益民脸上的笑容消失:“我不留,北哥,你要留吗?”
“我也不留。”林北笑着说,“咱俩把礼盒全搬到三轮车里,今天把它们卖光。”
“好嘞。”黄益民干劲十足说。
两人搬了好几趟才把礼盒搬完。
这回黄益民蹬三轮车,林北坐三轮车。
姜延卿低头甩头,头发上的汗珠被他甩到地上,他看到三轮车的轱辘,他抬头,看到堆成小山的礼盒,他咕哝几句,喊:“唉,哥。”
少年的声音清亮朗润,林北回头,少年脸上的笑容干净美好,少年站在国棉二厂家属院大门口喊:“我妈她们说临近端午节,你们每车拉更多货出去卖,到了端午节那天,你们还有货没卖完,到时候你们肯定会降价,我妈她们那时候出手捡便宜。”
“我们还剩这点货了。”林北笑着说。
姜延卿愣了一下:“她们捡不到便宜咯,哈哈——”
林北的笑声里掺杂其他情绪。十年后,聪聪到十二中念书,姜延卿和他见面,会不会想跑到八三年六月十二日中午揍一顿曾经年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