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不然状元糕也不能这么火。
  这父慈子孝的故事,比云怀瑾想象的火。哪怕是庄子里和枣沟村,山前村的人,他们听了竟然也有大半人相信。
  云怀瑾简直不敢相信,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信。
  云怀瑾差点怀疑自己的记忆被篡改了。
  这事他也不好去“辟谣”,他听完周海草说的故事后,就去衙门走了一趟,找了林县丞,问了这则小故事的事情。
  林县丞说,这是他亲自操刀写的,最后由县令大人过目润色,然后满怀期待的问他写的好不好。
  云怀瑾能说什么呢?就这样吧,反正不痛不痒的,也不是坏事。
  在衙门的推动下,这故事像风一样从丰水县刮遍整个江州府。
  丰水县瑾初农庄豆浆粉,在江州府境内,以最快的速度,家喻户晓。
  此时,之前对豆浆粉持观望态度的那群人,见崔家以“玉浆粉”的名字,将其卖出了名气后,他们也决定跟在后面分一杯羹。
  他们下船前以为这豆浆粉现在名气都没出丰水县,定然好买。
  结果下船后走两步就听到瑾初农庄,再走两步又听到豆浆粉。
  不是,这才多久,豆浆粉就这么有名了?
  他们不由自主的加快步伐,前往杂货铺订货。
  前面崔家一口气运了五万罐离开,这些日子因为衙门暗中推动,豆浆粉名声传播甚远,周围的一些行商嗅到商机,第一时间就来丰水县找豆浆粉。
  在试喝之后,全都被豆浆粉的味道折服,纷纷加大的购买量。
  他们来之前只是冲着这名气,运走了肯定会有人因好奇买去尝味道。
  可没想到竟然这么好喝!而且还能放很久!买!买多点!他们要发财了!
  行商们你五百罐,我一千罐的,这段时间下来,豆浆粉供不应求。
  少量的一罐两罐买倒是能买到,但是大量买,那不好意思,等排期。
  商船的管事们惊呆了,好嘛,来晚一步。
  有人反应快,第一时间说要等排期。张一金给记了名字,给了编号。
  后面也很快反应过来,既然都要等,那肯定是排在前面最好啊。
  豆浆粉迎来了它的售卖高峰期,云怀瑾看着排号的单子,准备今年多种些黄豆。
  被周庄烧坏的那数十亩地,这些日子经过灵土和灵泉水的滋养,表面上看着与往常一般无二。
  张木桥和村民们也看不出来到底是养好了,还是没养好。得先种东西上去看看。
  这数十亩地,在云怀瑾和张木桥的商议下,准备也全种黄豆。
  怕种麦子到时候再活不了,可就浪费了。黄豆没那么心疼。
  云怀瑾还准备种十亩地的西瓜,等着夏天吃西瓜。
  丰水县春耕播种一般在三四月份,得趁着春耕来之前,多存些豆浆粉的货才可以。
  春耕的原因,村民们需要回去农忙。豆浆粉就只有庄子里的下人们做,产量上会比之前减少一半。
  云怀瑾也考虑起另外建豆浆粉工坊,扩大招工的事宜。
  就是到时候运输灵泉水有点麻烦,他也得换个方法换水,不然那么大的用水量,他整天都只能待在院子里换水了。
  第50章
  回去后云怀瑾想了几种办法,都没办法躲开人工大量从庄子里运输灵泉水的过程。
  最后还是决定等用灵泉水灌溉的黄豆收获后,和收来的黄豆按比例搭配,看看口感。
  混入普通的黄豆,也能不影响口感是他最期待的结果。
  这样的话,庄子可以收购其他的黄豆,大家都能有钱赚。
  如果加了其他黄豆影响了口感,那只能只用庄子里种植的黄豆了。
  要扩建豆浆粉工坊的话,选址搭建也需要时间。古代与现代不同,施工队只有农闲的时候才能找到。
  快要春耕农忙,现在出去找施工队,做不了多久就得停工。而且土也还硬,不好破土。不如等播种结束再找,多找一些人,能赶在夏收前搭建起来。
  眼下这事急也急不来,只能暂且放在了一边。
  豆浆粉工坊的事暂且搁置,云怀瑾没闲着,带着云初将蔬菜干彻底做了出来。
  根茎类蔬菜切薄片,泡适量盐水后,再拿出来擦干水分。摆在瓷盘上,送入预热好的面包窑中。
  中途拿出来翻面,根据烘烤的程度,再适量的调整温度。
  与烧窑的苗父还有练手的云庄下人,反复多次的实验,最终得到了酥脆的蔬菜干。
  保留了蔬菜本身味道的同时,又隐约带着一丝咸味,酥脆有味。
  而且还都是暖房里用灵泉水浇灌种植出来的蔬菜,直接烘烤出来,菜香更浓郁,回味带着清甜。
  云怀瑾还弄了没有泡盐水的,直接原味。
  烘烤完成后,蔬菜本质的味道被放大。因为没有泡过盐水,回味甘甜之感比泡了盐水的更加明显纯粹。
  两种味道都不错,口味重些的吃咸味会很喜欢,口味清淡些的吃原味会更喜欢。
  成功之后,云怀瑾便大量烘烤蔬菜干。
  暖房里的菜太多了,目前菜价太贵,很多小饭馆门都没开。有点能力的酒楼,暂时也不想卷入吴家和裴家的斗法,因此农庄的菜还是只能提供裴家的好味居。
  裴家订菜的量终是有限的,剩下的那些做成蔬菜干,能存放一段时间。而且市面上没有蔬菜干,他们蔬菜干后味道又极好,想来在县里北城也好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