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紧急危机
原本以为,说完之后会换来久违的沉默。却没想到,徐卿噗嗤一下的笑了。
“傻丫头。”
温柔的手轻轻的揉了揉她的头顶,在她看不到的眼中,盛满了无尽的爱意:
“做人本该如此,若是事事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
成绣一下子愣住了。
她抬起头,看着徐卿,看清了他眼中的认同和笑意。那绝对不是为了敷衍自己而说的漂亮话。
他是当真这么认为。
霎时间,冰封的心好似有什么东西悄然裂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正在油然而生,慢慢的,有什么东西,好像在两人之间改变了。
她望着徐卿,大大的眼睛里毫不避讳。而对方也依然温柔似水的看着她,情感缓缓释放。
突然间,成绣觉得脸有些臊,垂下眼眸:
“谢谢你。”
谢谢你理解我,谢谢你,对我说了这番话。让我不用在面对爹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丝丝的愧疚与难受。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接下来的路途不会自我厌弃和孤独。
徐卿若无其事的避开了她的谢意,转开话题:
“对了,带我去看看你的水田吧。我还有件事要与你说,正好边走边谈。”
两人一道出了门后,沿着土坡,没一会儿,便到了水田边。
明明前一次一起来的时候,还是谷美鱼肥。可现在,污水褪去,处处都是烂泥。所剩无几的稻杆儿东倒西歪的躺着,而脏兮兮的水中,哪里还有鱼儿的影子。
尽管已经看了好几次,可每回面对,成绣的心里都不大好受。
“就是这样。”
成绣指着旁边的一个豁口:“那晚的雨势太大,没一会儿田里就蓄满了水,可是一直还在下。结果这田承载不了,直接从这里豁开了一个口子,鱼儿和水都一起流走了。”
徐卿蹲下身,用手捏了点泥土,在手中用两指抹开,细细看着。
成绣继续道:“这一季就算是积累经验了吧,原本我也没想着第一回就能种出来的。幸好上回捞了一批鱼起来,算是挽回了点损失。等明年春天的时候,我再接再厉。”
徐卿抬头,看着她乐观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不禁心情也大好,绽放出笑脸。
“能这么想,便最好。”
他站起身来,慢慢走到成绣身边:“书院的夫子也一样,当年科考一共考了五回才中举。倘若他在第一次失败便不再继续,那么今日,便少了一个教书的夫子,多了一个市井的商人小贩了。”
他安慰人的话都是这样好听,成绣忍不住乐了:
“你的夫子若是听到你把他与一农家女相提并论,指不定会让你罚抄多少书呢。”
本是打趣他一下,没想到,他却道:
“那又如何?时间事原本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教书育人也好,种田育苗也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看来,绣绣以一己之力,却做成了许多男子都未曾做到的事情,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强太多了。”
他如此直白的夸奖,真是让成绣连都红了。
“徐卿哥不愧是读书人,说话真好听。”
徐卿笑了笑,没有继续。
“啊,对了,徐卿哥你方才说有事要与我讲。到底是什么?”
她漫不经心的一问,却叫徐卿的心猛地一沉。
“这件事,说起来还与之前的事情有关。”
徐卿双手背后,望着眼前这被水冲毁的田地,叹气:
“这一场暴雨,来的的确不是时候。整个京城周边走遭了水患,田地被淹的更不计其数。前日朝廷已经有官员上报,提出要拨款赈灾了。”
“赈灾?”
成绣突然心中一动,追问:“田地被毁,那,是不是粮食....”
后面的话,她没敢说,徐卿却帮她接了下去:
“没错,粮食短缺。”
短短六个字,却叫她心中猛地一沉。
如果是因为泥螺的话,那么村子里面囤的粮食,还够勉强渡过。再加上成家村背靠大山,趁着深秋的时候去猎点皮子,换点银钱,也不至于过的太艰难。
可是,这种大面积的食物短缺,就要命了。
这么一来,粮食首先就要被炒到天价。即便是猎了东西,卖出去的银子也不够买来口粮。而且邻村也会有人来抢先一步,只怕到时候,连树皮都留不下了。
成绣连忙追问:“严重吗?”
徐卿看着她的眼睛,里面流露出的焦急让他明白,这个小姑娘果真懂了自己的意思。
“你先别急,这件事现在还没定论。受灾面积也说不好,各地衙门正在统计之中。而且朝廷还有储备的粮食,到时候开仓也能缓解一部分的压力。”
话虽如此,可徐卿也是在是纳闷。
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城从来没有如此大的降水量。入阁之前首要做的事情就是翻阅卷宗,卷宗之中也从未提起过。
明明是重生一世,以为自己握着的是可以平步青云的钥匙。却发生了这种变故,这让徐卿不得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饶是如此,他也将这种不安埋藏在心中,反过来安慰成绣。
成绣想了想:“徐卿哥,你去找过里正了吗?”
徐卿摇头:“才刚回来,便遇到你了。”
再一个,他压根就没想到去跟里正说这回事。毕竟这种大事,连京兆尹等人都觉得棘手的,他一个村官,能做的了什么?
成绣当机立断:“徐卿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赶紧去找里正吧。”
徐卿纳闷:“找他?”
见少女疑惑,他连忙解释:
“绣绣,我不是质疑里正的能力,只是,你觉得去找他,除了让他不必要的恐慌之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有!”
成绣斩钉截铁,同时,目中露出一丝担忧。
“咱们明为盖祠堂,实际是屯粮。可这件事不止是我们几个人知道,运送粮食,必定就有参与运送和装仓的人。我需要知道,这些人,靠的靠不住。”
倘若真的发生大面积粮食短缺的话,那就麻烦大了。
人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个人就会有远近亲戚。倘若那些人没有活路跑来投奔,监守自盗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可怕的事,粮仓的事一旦宣扬出去,成家村就会生灵涂炭,成为众矢之的。(未完待续)
“傻丫头。”
温柔的手轻轻的揉了揉她的头顶,在她看不到的眼中,盛满了无尽的爱意:
“做人本该如此,若是事事以德报怨,那么,何以报德?”
成绣一下子愣住了。
她抬起头,看着徐卿,看清了他眼中的认同和笑意。那绝对不是为了敷衍自己而说的漂亮话。
他是当真这么认为。
霎时间,冰封的心好似有什么东西悄然裂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正在油然而生,慢慢的,有什么东西,好像在两人之间改变了。
她望着徐卿,大大的眼睛里毫不避讳。而对方也依然温柔似水的看着她,情感缓缓释放。
突然间,成绣觉得脸有些臊,垂下眼眸:
“谢谢你。”
谢谢你理解我,谢谢你,对我说了这番话。让我不用在面对爹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丝丝的愧疚与难受。让我坚定自己的信念,在接下来的路途不会自我厌弃和孤独。
徐卿若无其事的避开了她的谢意,转开话题:
“对了,带我去看看你的水田吧。我还有件事要与你说,正好边走边谈。”
两人一道出了门后,沿着土坡,没一会儿,便到了水田边。
明明前一次一起来的时候,还是谷美鱼肥。可现在,污水褪去,处处都是烂泥。所剩无几的稻杆儿东倒西歪的躺着,而脏兮兮的水中,哪里还有鱼儿的影子。
尽管已经看了好几次,可每回面对,成绣的心里都不大好受。
“就是这样。”
成绣指着旁边的一个豁口:“那晚的雨势太大,没一会儿田里就蓄满了水,可是一直还在下。结果这田承载不了,直接从这里豁开了一个口子,鱼儿和水都一起流走了。”
徐卿蹲下身,用手捏了点泥土,在手中用两指抹开,细细看着。
成绣继续道:“这一季就算是积累经验了吧,原本我也没想着第一回就能种出来的。幸好上回捞了一批鱼起来,算是挽回了点损失。等明年春天的时候,我再接再厉。”
徐卿抬头,看着她乐观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不禁心情也大好,绽放出笑脸。
“能这么想,便最好。”
他站起身来,慢慢走到成绣身边:“书院的夫子也一样,当年科考一共考了五回才中举。倘若他在第一次失败便不再继续,那么今日,便少了一个教书的夫子,多了一个市井的商人小贩了。”
他安慰人的话都是这样好听,成绣忍不住乐了:
“你的夫子若是听到你把他与一农家女相提并论,指不定会让你罚抄多少书呢。”
本是打趣他一下,没想到,他却道:
“那又如何?时间事原本就是万变不离其宗。教书育人也好,种田育苗也罢,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我看来,绣绣以一己之力,却做成了许多男子都未曾做到的事情,比天下许多人都要强太多了。”
他如此直白的夸奖,真是让成绣连都红了。
“徐卿哥不愧是读书人,说话真好听。”
徐卿笑了笑,没有继续。
“啊,对了,徐卿哥你方才说有事要与我讲。到底是什么?”
她漫不经心的一问,却叫徐卿的心猛地一沉。
“这件事,说起来还与之前的事情有关。”
徐卿双手背后,望着眼前这被水冲毁的田地,叹气:
“这一场暴雨,来的的确不是时候。整个京城周边走遭了水患,田地被淹的更不计其数。前日朝廷已经有官员上报,提出要拨款赈灾了。”
“赈灾?”
成绣突然心中一动,追问:“田地被毁,那,是不是粮食....”
后面的话,她没敢说,徐卿却帮她接了下去:
“没错,粮食短缺。”
短短六个字,却叫她心中猛地一沉。
如果是因为泥螺的话,那么村子里面囤的粮食,还够勉强渡过。再加上成家村背靠大山,趁着深秋的时候去猎点皮子,换点银钱,也不至于过的太艰难。
可是,这种大面积的食物短缺,就要命了。
这么一来,粮食首先就要被炒到天价。即便是猎了东西,卖出去的银子也不够买来口粮。而且邻村也会有人来抢先一步,只怕到时候,连树皮都留不下了。
成绣连忙追问:“严重吗?”
徐卿看着她的眼睛,里面流露出的焦急让他明白,这个小姑娘果真懂了自己的意思。
“你先别急,这件事现在还没定论。受灾面积也说不好,各地衙门正在统计之中。而且朝廷还有储备的粮食,到时候开仓也能缓解一部分的压力。”
话虽如此,可徐卿也是在是纳闷。
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城从来没有如此大的降水量。入阁之前首要做的事情就是翻阅卷宗,卷宗之中也从未提起过。
明明是重生一世,以为自己握着的是可以平步青云的钥匙。却发生了这种变故,这让徐卿不得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饶是如此,他也将这种不安埋藏在心中,反过来安慰成绣。
成绣想了想:“徐卿哥,你去找过里正了吗?”
徐卿摇头:“才刚回来,便遇到你了。”
再一个,他压根就没想到去跟里正说这回事。毕竟这种大事,连京兆尹等人都觉得棘手的,他一个村官,能做的了什么?
成绣当机立断:“徐卿哥,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赶紧去找里正吧。”
徐卿纳闷:“找他?”
见少女疑惑,他连忙解释:
“绣绣,我不是质疑里正的能力,只是,你觉得去找他,除了让他不必要的恐慌之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有!”
成绣斩钉截铁,同时,目中露出一丝担忧。
“咱们明为盖祠堂,实际是屯粮。可这件事不止是我们几个人知道,运送粮食,必定就有参与运送和装仓的人。我需要知道,这些人,靠的靠不住。”
倘若真的发生大面积粮食短缺的话,那就麻烦大了。
人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个人就会有远近亲戚。倘若那些人没有活路跑来投奔,监守自盗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更可怕的事,粮仓的事一旦宣扬出去,成家村就会生灵涂炭,成为众矢之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