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只是,沈琢身为天子,不对自己治内之人了若指掌也便罢了,出了紧急军情,五百里加急送来,还不认识造反的宗族?
  这天子当得,当真是荒唐。
  诸人敢怒不敢言,只好根据眼下的情况,给出个最合适的办法来。
  “陛下。”兵部尚书蹙着眉,人瞧着穆然肃谨,“臣以为,平州本无驻军,对叛军自然无还手之力。应当趁着谌览还未将势力扩大,由陛下亲自点兵,前去平叛,生擒谌览带回都城重判,以儆效尤。”
  余下的大臣们纷纷起身,附和着尚书的话。
  沈琢阴晴不定地坐在上首,手里仍捻着那穗子,半晌没答话。
  “陛下?”
  再抬起眼,只见天子眼中邪气谋算流转,似是不怀好意。
  “真想了想,觉得尚书说的当真有理。”沈琢翘翘嘴角,“那么领兵之人,各位有何见解呢?”
  说罢伸手一指,按人头挨个点名,“诸位都是我朝武将中的肱股之臣,谁愿意为了平叛,去对付凶残的谌览呢。”
  “你,你,还是你呢?”
  最后,手指落在兵部尚书的眉心前。
  年逾古稀的老人鬓发花白,带着一半怒不可遏,一半荒唐可笑,跪在明堂之下,“陛下实在高看臣了。臣自二十三岁中举,至今五十年来为大崇呕心沥血,如今这把年纪了,提枪都是问题,如何能掌兵呢?”
  话说得严肃,也确实伤了老臣之心。
  除此之外,剩下的人也开始人人自危。毕竟这位新帝尚算壮年,而他们的年纪都已不小了。
  今日这般对兵部尚书,不久的来年便有可能自己也受到这样的待遇。
  这些人各怀心思,似乎也没有人真正将心思放在军情上。
  掷地有声的一段话说出来,君臣都不约而同沉默了。
  但大崇现在的状况,其实也由不得沈琢说出这般目无老臣的话。武举三年一次,每年中举的举子也就这些,便是有心培养,也培养不出什么将才来。
  加上朝廷早就是风雨之舟,在沈琢的掌舵下算是勉强前行,修修补补,好歹不至于沉了。
  至于何时这些跟随武安帝,辅佐三朝的臣子全都归西,此后的这只小舟命运几何,便是再也说不准的事了。
  半晌,沈琢笑了一声,算是亲自打了这个圆场,“瞧尚书大人说的,朕不过随口一说罢了,岂能做真?”
  稍作松气,便接着说,“朕已想好了,既然在平州又不算远,正巧年节未过,衡沚不是在都么,便派他去吧。”
  说罢,人竟一拂袖走了,
  一众目瞪口呆的臣子,便目送着天子抱怨而去,“还不如早些吃折箩宴去。”
  就如此?派兵力几何?何时出征?平叛军如何组建如何配置?使用什么战术?这些问题倒是一个还没提到,做主的人便不管不顾地走了。
  薛平急匆匆跟上沈琢的脚步,紧接着叫人摆驾宴阁。
  只余下斥候与臣子们,竟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大崇危矣,危矣啊。
  接到旨意时正是初五。
  衡沚在都城既无家人也无有人,闲闲在府邸中煮了些饺子,就着都城有名的椒浆,看雪半落未落,将化不化。在院中握一块磨石,继续打磨着那把小巧的匕首。
  来时匆忙,未带些随身的衣物,也便只有这套朝服可穿。但广袖又并不合适做事,索性脱掉了,只着玄色中衣,束起发,齐齐整整地坐在院中。
  管家是从前衡启在时,便替他守着这处宅邸的老人。许是年纪大了的原因,瞧着郎君一副单薄衣衫,看着是清俊,也实在感觉冷得很。
  他提了炉子来,打算将那椒浆煮沸,喝点热酒更合宜。
  衡沚低头,拇指在尖锐的锋上抹了抹。
  终究还是没忍住,“小侯爷,衣着单薄,进屋加一件吧。”
  衡沚回头,身后是苍翠的青松。
  “多谢您操心,我在北地住惯了,不冷。”
  许是年节之后,等不到过了元月,衡沚便要动身返回恪州的原因,这些日子老伯也刻意多与他作伴。
  一个个都是孤家寡人。
  即便是老伯,除夕也有儿子来接他回去守岁。衡沚才二十出头,便一个人在这莫大的宅院中,自独自待到天亮,怪可怜的。
  “年轻人,总觉得自己身子骨好。”念叨着,老伯还是将椒浆热上,算是添了点火气在院子里。
  只是这酒终究没烧热,宫里便来了人。
  薛平亲带着圣旨,衡沚一言不发地从后院去了前庭。
  看着消失在小门尽头的年轻召侯,老伯叹了口气,熄了炉子上的烛火。
  衡沚猜得不错,果然好事是轮不到他头上的。
  去年尚能装乖顺从,甚至费尽心思弄来假的天子游猎图给新帝。可今年战事一起,再也没办法视而不见。
  一有动作,便会惊动旁人,沈琢便会知晓。
  他今晨先一步得知了谌览谋反之事,便觉得和自己脱离不了关系。
  果不其然,这圣旨便如及时雨一般,浇了他个透心凉。
  手中再握着明黄的卷帙回到院中时,雪粒又开始纷纷扬扬地落下。
  这里的雪不比恪州,那是鹅毛般的雪片,积在地上松散静谧,晶莹干净。
  衡沚在院中站定,再将那圣旨展开来看着,雪便落得他满身,眼睫之上都是冰凉的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