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出了关外,草木鲜少,除了些低矮丘陵,便再无遮蔽之处,更难以趁守军不备突袭。”衡沚指向画出城楼的地方,收起了不正经。“楼关城高墙坚,五步一岗,若是想强攻,几乎不可能。”
  “若是阿姀,拥军十万,欲攻城,将何如?”衡沚抬眼,认真道。
  阿姀轻吸一口气。
  数门功课里,她最不擅长的便是兵法。
  从前怀乘白欲借珍珑来点透阿姀于兵法之上的窍门,奈何学生本人天资有限,老师也并非武神在世,所以次次借以败北告终。
  如此纸上谈兵不躬行,更是难以参透。
  甚至阿姀的对弈也受了很大影响,越来越像臭棋篓子了。
  所以一谈到用兵,阿姀便顿觉头疼。
  尚书府书房中那顶了半面墙大小的大崇疆域图,又浮现在阿姀的脑中。
  “攻城……”阿姀想了想,“既然你说了从正面难攻,那就迂回?”看了看城后,又是举棋不定,“西面与东面。一处是山,一处是官道,接住了燕陇道的边城。”
  一处好借山势,一处城低好借人势。
  若要求快攻快得,自然从楼关西城门入,隐匿在山上,或火箭烧城,或趁夜突袭,都是上选。但极易被发现,否则便是人财两空。
  若要求缓而稳之,少喜神赚大回报,自然从燕陇道的络县入,络县非用兵之地,自然也不如丘几道守备充足,届时用城中钱粮补给,便如白得一般。
  随便攻入城是小事,若求后续长驱直入,又难以抵挡从丘几道快速增援的大军。
  只是为了稳妥而选择攻东,似乎并不高明。
  “攻西,但不伏在山间,而是趁夜偷袭两侧谯楼,用暗杀,一处佯装收到伏击点起狼烟,一处看城中形式与远处传信。为了应敌,城中守军自然全部聚在城门处,令拨一路人马从搭梯偷入城,前后夹击,再开城门迎军。”
  阿姀是掂量着说的,越说心越虚,羞赧地摸了摸耳垂。
  这是一个忐忑的下意识动作,行军一事上,衡沚的能力远比她强了太多,自己这一番注解,有些班门弄斧之意。
  阿姀不抬头,自然也看不到衡沚眼中的赞赏。
  前半部分阿姀的分析完全没错,甚至正反两面都考虑到了,比起常在军营行走的几个副将谋士只谈优势胜局,不论缺陷,已经习惯了以此鼓舞三军来说,全面周到得多。
  这是她的长处。
  “我倒觉得,与此之上,殿下亦有成长的空间。”他刻意用了敬称,像是回应前不久阿姀的某些决策似的,潜移默化地教她铺起路来。
  是教,而不是替。
  坐享其成有何有趣,何况千金一诺,话放在了前头,不会助她便是不会助,若是只当夏夜谈资,却无伤大雅。
  “恪州已与游北人交手数十年,算是参透了彼此的习性。他们若选,也一定会从西进攻,但一定不是快攻,而是渗透。”
  阿姀重又看了看地图,不甚明朗,“渗透?”
  “安插奸细,安插眼线,利用任何一个可能抓住的机会,妄图不折一兵一卒将楼关收入囊中。”衡沚明眸如炬,多了两分锐利,“游北人贪得无厌,今岁又受天气之碍缺水缺粮,若是冬日侵袭,如今便会派遣细作入城了。”
  前一封信件,正好是燕陇道暴雨发洪请求拨款赈灾的公文。
  后一封则晋升了两个无功校尉。
  这两处,是有所关联的。
  前后的因果联系起来,仿佛有一根无形的线一闪而过。
  仿佛遁空般思索片刻,阿姀恍然大悟。
  “天要下雨,便未雨绸缪。”
  --------------------
  空想是真的不现实,卡了半天还是动笔把这个地图画出来了orz,把它的范围再无限扩大,以备后文写得不卡(苦笑)
  命中注定的一些思维导图
  第70章 变数
  =====================
  时值盛夏,暴雨发洪算是近河之地常有的事。
  且到了初秋又是北地雨季,雨水不断,则抗洪不断。大水褪去必发疫病,届时就算弱守易攻,入了城后也无干净水粮补给。
  碍于水情,燕陇道与恪州主城的联系必将更加密切,传信的路上人不通则有马,马不行则有鹰,一日信必达,增援必将更快。
  这一切都是阻碍游北人弃西攻东的理由。
  所以欲胜,则只能攻西。
  “但,你为何如此肯定,游北最快动手一定是在今冬?”
  驱蚊的香在脚下烧尽了,衡沚又捞了一颗新的,重新点燃,“都城传来的消息,新帝于朝会接见游北王子,并无赏赐,干干净净地走了。算一算传信的时间,这几日该要到平州了。”
  都城与恪州之间,平州是缓冲之地。进了平州,便要考虑如何返回游北的路程了。
  若要借道原州,路程起码再加一个月。
  若是就近原路走恪州,有些风险却节省了时间。
  “你还有都城的消息啊?”阿姀很有些心动。
  衡沚扬眉,“想打听东西?”
  阿姀没搭声,眼中却很纯粹。
  “有个办法教你。”衡沚捏了只笔,打圈勾画下楼关的位置,“明日去问问褚惠,他们邶堂在都城有据点,自会有办法打听你想知道的。”
  这倒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