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靠抽卡君临天下[基建] 第47节
  书盛道:“听说是宗室那边有人进宫了,在太后宫中呆了一上午。”
  他眉头一扬,冷笑一声:“去看看。”
  ※※※
  宁德宫。
  自先帝驾崩,太后所居的宫殿就很少有人走动,今日倒是格外热闹。
  陈太后一身雍容华贵的蜀绣华服,安然坐在上首,下面两排梨花木椅坐满了宗室。
  一位年方二十的妙龄少女伏在陈太后膝头,哭得梨花带雨,妆都要哭花了。
  “太后娘娘,我父亲在禁军做都统二十年来兢兢业业,对您和陛下从来恭顺有礼,更是在燕然大军压境下,苦守城墙,身先士卒,难道没有功劳吗?”
  “可是陛下他,只肯相信下面那些人的污蔑之词,对我父亲的辩解一个字都不听。”
  “就算我父亲过去行差踏错,他可是有爵位在身的呀!既然是勋贵,理应交由宗室来责罚,难道不能看在我徐家乃从龙功臣之后,网开一面吗?”
  “就算陛下当然如此无情,他连幽州那些做了奴隶俘虏的降兵都能赦免,为何连一具全尸都不给我父亲留呢?”
  在坐的宗室和勋贵多多少少都有沾亲带故的亲友,在这次禁军大洗牌中失势,甚至人头落地的。
  这位徐家女儿早年间嫁入安延郡王府,成了郡王妃,前不久刚诞下一子,深得安延郡王爱护,日前听闻了自家父亲当场被皇帝砍头的消息,直接吓得哭晕了过去。
  安延郡王心疼坏了,安慰了好一阵,又陆陆续续得知了不少宗室和勋贵的愤慨。
  禁军被皇帝迅猛又强硬的大换血,老资格的勋贵们砍头的砍头,抄家的抄家,驱赶的驱赶,人数从十万锐减至三万,无数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被强行斩断。
  竟丝毫不顾及勋贵和宗室的颜面,当着那些泥腿子贱民的面,把他们贵族的尊严狠狠扔在地上践踏!
  实在是太过分了!
  从拒绝南下迁都,拒绝和燕然议和,再到战前敲竹杠,搜刮宗室钱财,事后没有任何补充也就罢了,反而恩将仇报,为了收拢禁军的权利,把他们统统踹了出去。
  宗室对皇帝积蓄已久的不满,终于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
  “太后,陛下不光砍了我父亲的头,甚至还派人把我家都给抄了,我母亲气得三天没吃饭,家中剩下的亲眷还怎么活下去?”
  “请太后为我们做主!”
  各宗室们心有戚戚地一同点头,皇帝最近拿整顿禁军做借口,不停地抄家,再放任下去,下一个岂不是要抄到他们头上来?
  那些跟他们有牵扯的朝中大臣们,难道不会人人自危吗?
  瑾亲王坐在左边第一个位置,一直在默默喝茶,听到这里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
  他道:“陛下行事虽有些不成熟,但他也不是全无道理。更何况人都死了,又不可能复生。”
  另一个王爷冷笑道:“瑾亲王,徐都统死了,可还有其他人呢,还有我们呢。如果陛下再不收手,不知在坐诸位,能有几个明哲保身的?”
  “唉,可怜的孩子。”陈太后慈爱地抚摸着郡王妃的头发,秀眉微蹙,“禁军的事,哀家也听说了,不过哀家就算贵为太后,如今皇帝早已亲政,哀家也无权过问朝政。”
  “更何况,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对哀家颇有不满,哀家说的话,他也总是听不进,你们来找哀家,皇帝不听从,又能如何呢?”
  宗室们相互看了看,从陈太后这番话中,隐约品出一丝埋怨的意味。
  陈太后和皇帝不和,几乎成了宫中人尽皆知的秘密,从前的皇帝虽也爱答不理,但太后一旦发话,他也只乖乖有照做的份。
  可如今的皇帝,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个人,变得残酷冷血又无情无义,苛待宗室勋贵不说,就连太后都完全不放在眼里。
  连太后的吃穿用度都敢削减,上次还因为割血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气得太后好几天没走出宁德宫半步,实在不像为人子该有的态度。
  安延郡王眼珠转了转,道:“太后莫急,您终究是陛下的母亲,是这后宫中最尊贵的人。”
  “我等今日来也不是为了朝政,只是作为皇室成员,想为我们的亲眷说句公道话罢了。我们所有人都以太后马首是瞻,昔年太祖皇帝时,就定下了宗室不可轻动的祖制。”
  “陛下虽贵为九五之尊,也绝不可行事如此肆无忌惮。”
  安延郡王起身,面色肃穆,朝众人一抱拳,冷冷道:本朝无论哪一任皇帝继位,都需先获得宗室的支持,要知道,先帝的皇子,可不止有陛下一人!”
  他的发言立刻引起一阵附和,还准备再说下去时,门外突然传来太监的唱喏声:
  “陛下驾到——”
  作者有话说:
  萧:皇叔,又有人欺负朕了!(无助.jpg)
  第34章 谁欺负谁
  萧青冥在一片喧嚣之声中踏入宁德殿, 迎接他的,是大群宗室隐约不快又勉强忍耐的眼神。
  原本吵嚷的声音,在皇帝进来的瞬间安静下来, 众人齐齐起身,躬身行礼。
  太后坐在软塌上, 皮笑肉不笑地垂眼瞥一眼下面请安的皇帝:
  “陛下日理万机,想让人请你来一趟看望哀家,都难上加难, 今日你的许多宗室长辈都在此处,大家都是同宗亲眷,是陛下的叔叔伯伯和堂兄弟们, 日后也该常来往才是。”
  见太后只提亲属不提君臣, 众宗室们都微笑起来。
  可不是嘛,在外面有君臣之别, 可关起门来, 在座大多都是皇帝的长辈,难道皇帝还敢当着太后的面对他们不敬吗?
  萧青冥环顾一周,这些面孔依稀还是小时候见过的, 先帝驾崩时, 这些人天天在他眼前晃,自他穿越到现代后, 就再也没见过他们了。
  虽然不知道玩家扮演的昏君,是如何跟这些宗室相处的, 但从太后和他们的态度看来, 大抵就当他是个好拿捏的软弱草包。
  萧青冥心中冷笑, 看来要叫你们失望了呢。
  “自年前家宴一别, 已有月余未见, 陛下风采依旧。”
  安延郡王言谈之间风度翩翩,彬彬有礼,丝毫看不出方才在殿中大放厥词的嚣张气焰。
  他哪里想得到眼前的皇帝壳子里已经换了一个灵魂,现在的萧青冥可不想如昏君“风采依旧”。
  大启的皇亲国戚之中,有三个相对特殊的人物,黎昌,瑾亲王,以及这位安延郡王。
  首先是以外戚之身,掌控雍州兵权的黎昌,他手中握着的雍州军,是整个大启战力最强的边关军。
  作为外戚,黎昌一直以来饱受朝臣文官和南方世家们的排挤和忌惮,粮饷故意死死卡着,生怕这位拥兵自重的大将军意图祸乱朝政,逮着一点机会就往死里打压。
  也就只有萧青冥有游戏记录在手,知道他的舅舅野心极低,一生都对大启和他这个亲外甥忠心耿耿,这才能在穿越回来以后,回报以无比的信任。
  相对于外戚这些外姓人,真正具有皇室血脉的宗室,在血统大过天的封建王朝,天然就能赢得朝臣们的信任。
  再加上这些宗室往往是门阀世家,一代一代与皇室联姻的产物。
  再通过科举、裙带、不断往中央和地方输送官员,将皇室、朝廷大臣和地方大族逐渐编织成一张密不可分的网,最后形成真正屹立不倒、完全凌驾于寒门和底层百姓的权贵阶级。
  朝臣们忌惮外戚而亲近宗室,不光因为这些千丝万缕的联姻关系,更重要的是,宗室具有皇位继承权。
  当朝皇帝没有立后,更没有子嗣,一旦哪天万一出了意外,下一任皇帝必然出自宗室,哪个大臣愿意得罪他们呢?
  这在一点上,皇帝与朝臣们恰恰利益相反。
  在礼教道德尤其是孝道而言,宗室固然是亲戚,甚至大多都是皇帝需要尊敬的长辈。
  但在涉及皇权统治的根本利益上,这些有继承权的叔叔伯伯堂兄弟,甚至亲兄弟,全是会威胁到自身皇位的竞争者。
  更别说,按照祖制,每年还要从国库中支出相当一笔钱,作为俸禄奉养宗室。
  开国之初时,宗室人口稀少,养活他们绰绰有余,可皇室绵延了上十代以后,宗室已经庞大得尾大不掉,成了国库的负担。
  明明这些宗室大多私底下都有自己的产业,那些身份贵重的亲王、郡王们还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不光良田千顷,一切税收都归其所有,身后还有各大地方大族世家的支持,哪里会缺钱?
  然而给宗室的支出却依旧一年比一年多。
  倒也不是没有大臣看到弊端,抱着公心站出来上奏请求削藩。
  可结果如何呢?
  想到这里,萧青冥扫了一眼安延郡王那张颇为英气的脸,光是容貌外表,一看就知道绝对是萧氏皇族最正统的血脉之一。
  昔年大启开国皇帝登基时,有三个儿子跟随他一路南征北战,全是军中声望隆重的实权大将,后来长子继承皇位,为了巩固统治,立刻开始了对两个兄弟的全面打压。
  二代皇帝做第一件事,就是确立以文抑武的治国方针。
  成效无疑是显著的,当年从龙的武将功臣们,接连被扳倒,两个兄弟也成了被圈禁的笼中鸟。
  可惜好景不长,二代皇帝太短命,第三代皇帝偏偏是个软性子,往好听说,是仁善心慈,往难听了说,就成了软弱可欺。
  偏偏在这个时候,有大臣上奏,陈述藩王种种弊端,请求削藩,三代皇帝也觉有理,批复了奏折。
  谁料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蜂拥反对,宗室集体反抗,各州门阀世家暗潮汹涌。
  那两个被圈禁的叔伯的儿子,暗地里联络了那些南征北战的旧部,招兵买马,一朝兵临京城,在内外暗通款曲之下,竟然成功发动政变。
  三代皇帝被迫禅让给了自己的堂兄弟,自己也落得个圈禁的命运,郁郁而终。
  堂兄弟上位后,将自己父亲尊为太宗太上皇,继续发扬以文抑武的治国方针,按孝悌之道没有对三代皇帝的后人赶尽杀绝,反而封了闲爵好生安抚。
  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皇帝会对宗室下手,多是以怀柔手段笼络。
  好巧不巧,安延郡王正是三代皇帝的直系后人,萧青冥则是太宗一脉延续的血统。
  两脉的仇怨可谓由来已久。
  其后又过了好几代,祖上的恩怨已无人敢提,到了安延郡王的父亲辈,朝局又有了极大改变。
  安延郡王的父亲与先帝同辈,从小在宫中养大,极受宠爱,后来与淮州显贵世家陈家联姻,受封蜀王,蜀州首府蜀宁府划给他做封地。
  作为实封的藩王,按前几代皇帝吸取的教训,是不允许拥有兵权的,还有藩王不得出封地等诸多限制。
  若是国家平稳自然无人敢想小心思,偏偏到了先帝时期,周围邻国逐渐强大,而大启内部的种种矛盾也渐渐尖锐。
  随着与燕然的连连征战输多赢少,中央朝廷的兵力不足,威信日益下滑,到了萧青冥穿越,昏君上台以后,局势更是年复一年的糜烂。
  两年前,蜀州借口防范边患,不再向朝廷纳粮上供,蜀州彻底成了蜀王的独立诸侯国,行政军事一把抓。
  只是名义上还是大启的一州,当地大族和百姓,早已不知皇帝而只知王爷。而中央朝廷连对抗燕然都力量不足,哪里有多余的兵力去收回蜀州。
  跟蜀州有姻亲关系的淮州大族,同样态度暧昧。
  萧青冥翻看过系统板面的国库税收记录,除割让掉的幽州外,剩下六州中,最富有的江南淮州税收几乎占了全国总数的六成以上。
  拥有出海口的宁州税收占一成,京州占两成,剩下的雍州和荆州加起来占比还不到一成。
  而蜀州的数字则是零蛋。
  作为税收大户,淮州基本靠一己之力养活了大半个国家,还有军队与战事的开支。
  安延郡王身为蜀王和淮州陈家联姻的次子,兵力钱粮都不缺,身负纯正的太祖皇帝血统,在一般人眼里,确实有了与皇帝叫板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