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异常年景,所用非人
  位于东平郡中心的巨野泽,又名蓼儿洼、大野泽,也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梁山泊,此湖占了东平郡四成面积,是八百里梁山的两倍之多,波光浩淼,壮阔如海,正是这面大湖的存在,使东平郡百姓在和平盛世之年,远比周边的东郡、济北、济阴富庶。
  湖的东、北是山丘地带,东有汶水下游的清水入湖,南接流畅水、西临黄河、北有陈山口出湖河与黄河相通。
  巨野泽西北是东平郡的范县,此县由黄河泛滥形成,县境以西是一片广袤无限的沙砾沼泽地带,从巨野泽流出来的众多细流通过这里可以直达黄河。
  直到去年以前,它还是长满芦苇的不适宜农作物生长的荒地,但自从朝廷决定将东南方的巨野泽当成黄河泄洪区之后,这里便热闹了起来。
  按照工部的设计,会将这片方圆四百余里的沙砾地修成一个巨大的人工湖,当成黄河第一级分洪区,当泛滥的黄河水将之灌满,然后通过支流涌向高处的巨野泽,再通过巨野泽东南方向的运河流向鲁郡的南阳湖,然后沿着昭阳湖、微山湖、“微山湖—下邳良城县运河”、骆马湖,汇入泗水干流,再通过淮水,东流入海。
  为了在汛期到来之前,将“一湖三堤”,以及连通‘黄河—南北二湖—巨野泽’的河渠修成,朝廷仅在这里就投入了六十万名退役士兵和战犯,他们先被分成两百组,每组三千人,一组又分三个千人队,每队施工两个时辰,然后轮休,如此循环下来,白天和晚上都各有四个时辰来休息,而工地之上,时时刻刻都有六万人在施工。
  他们采用分段施工办法,经过紧张奋战,位于黄河、巨野泽中间的人工湖已经成形,人工湖呈南北狭长、中间宽的形状,自西北向东南的梭子湖,宛若一只巨大的眼睛。
  在湖的南北和中间,有三条贯穿东西、宽有一里的水泥大堤正在紧张修建,施工队伍先在每条大堤南北各挖出一条宽有两丈、深至石底的沟壑,然后打入铁桩,浇上水泥,水泥石墙围成池子之后,再往中间填入碎石、水泥。下设水门的三条大堤要是修成,便是三条把人工大湖一分为二的水闸大桥。
  一旦黄河暴涨,北堤开闸,当黄河水引入北湖,灌满北湖之后,只须将中堤水门开闸,即可入南湖,起到二次分洪作用;若是南湖也被注满,则可开南堤水闸,将之引入南方的巨野泽,从而现实第三次分洪;要是黄河水势减弱,则可放巨野泽之水,先后冲刷南湖、北湖湖底之沙。
  平时之间,沉积了泥沙的南北二湖之水,也可以通过支流灌溉西边缺水的东郡,以及西南方向的济阴北部。
  而且为了方便行人马车通行,湖上还架了一条南北走向的桥梁;至于东西走向的桥梁,除了中部湖堤之外,南北二湖各有两座桥梁。这虽加大了工程量,但眼下无疑是修桥的最佳时期,若是两湖都蓄满了水,以后想修桥就难了,而且还要考虑船只通行问题,所以一步到位是目前唯一的选择。相对于东西走向的桥梁,南北走向的大桥比较简单,因为它就是一座间杂小桥孔的实体长堤,普通工匠即可带队分段施工,所以倒也不用李春这个桥梁大师负责。
  他目前的使命是负责东西走向的‘三堤四桥’的总工程师,这七处施工点,又各有一名桥梁大师带队施工。至于南北二湖和沟通南北的河渠,也是各派专人专管,所以施工的人数虽多,但整个工地井然有序。
  这个人工湖是一项集防洪、分洪、排沙、灌溉、水陆畅通的工程,施工要求异常复杂,单是这一处,就占了‘引黄入淮’工程一半以上的工程量。
  由于这个工地已经昼夜不休的施工了三个多月,湖的宽度、深度已经达到了要求,贯穿湖中的南北长堤也已完成。
  当杨侗前来巡视之时,只见整个工地人山人海,如蚂蚁一般在忙碌着,有人用马车搬土运石、有的挖掘湖床、有人用石条和水泥彻湖堤、有人则在修桥,但因为分配到位,所以工地显得忙而不乱。
  七万交州俘虏已从海路抵达,他们被分成七个千人队加入到建设之中,由于他们初来乍到,也没什么特殊手艺,便被安排到湖底,专门从事体力劳动,在士兵的监督下忙碌着夯实湖底。
  他们先将湖里的水先排干,再把淤泥清空,用马车把碎石均匀地撒在湖基上,然后用巨大的木头逐寸都夯实坚固,夯实之后,湖底就成北高南低的坡度,以便泄洪之时,泥沙能通过这个坡度冲入黄河,排至大海。在三条主堤前的湖基则是几成五十度角的水泥地,这是避免泄洪之时,大水把湖基冲坏。
  时近中午,正逢民夫交班时间,和白天全上,晚上三班倒的交州俘虏相比,内战的战犯显然要幸福得多,一旦从工地退下,则意味着自己接下来可以休息四个时辰。
  杨侗和阴明月在玄甲军、修罗卫的护卫下,在纵横南北的长堤视察,不一会儿,有士兵将负责监督的魏征请了过来。
  魏征监督的并非是民工,而是后勤方面;毕竟这里的人实在太多,如果监管不到位,难免会有不法分子大肆克扣粮食。若是这几十万人饥寒交迫,生重病还被逼着干活,极有可能成为祸害天下的反贼,导致中原再起刀兵。正因如此,杨侗才将铁面无私的魏征派来当监工,带着一支数目庞大的执法队伍日夜监督此处工地。
  “微臣参见圣上。”魏征近前行礼。
  “免礼!”杨侗看向瘦不少的魏征,笑着说道:“没问题吧?”
  “回圣上,别的问题都没有,就是工期有些紧迫。好在有水泥的出现,让工期缩短了不少,消耗更少,若是像以前那样采石筑堤、鸡蛋糯米拌夯土,不仅修建速度缓慢,光是消耗就是一个惊人的数目。”
  “能否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
  “这个说不准!”魏征摇头苦笑道:“因为谁也不知道大雨什么时候来。”
  “这也是朕所担心的事情。”杨侗叹息一声。
  去年年度,整个天下普降大雪,人人都以为今年会是雨水丰沛好年景,可是时至今日,整个北方却处于一个干旱少雨的怪现象。若非朝廷这些年注重水利建设,建有完善的水利网络,并有筒车、翻车汲水灌溉,恐怕春粮损失惨重。
  这古怪的天象,给人的感觉就是在积蓄大暴雨一般。要是大暴雨来得早,此处工程尚未修好,恐怕起不到调节水位的作用;要是来得晚,其威力恐怕更加让人震惊。
  “圣上且放宽心。”魏征一边安慰,一边介绍起了工程进度,“此处大湖采取了先北后南的策略,一步一步修建。用来决堤那一段黄河河堤,和连接它到此湖北部的河渠,以及北湖堤都已完工。此三处工程皆以水泥石浆浇灌而成;尤其是黄河新堤、三大湖堤,全都挖至石底,打入铁桩,然后才浇灌水泥,上下融为一体,坚固如石体,中堤、南堤虽未完成,但根座已经修好,若是暴雨在整体工程来临之前到来,此湖已经可以起到分洪之用,受到影响最大的,也只是桥梁和湖底而已。”
  “让大家抓紧一些,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只有仓促分洪了。”杨侗沉吟一下,又问道:“南部是谁在负责?”
  “负责修建南堤、巨野泽堤,以及连接两者河渠的人,名叫阎立德,乃是前殿中少监阎毗之子,北武帝宇文邕外孙,出身于工程世家,擅长建筑、工艺和绘画!阎立德曾随其父阎毗负责开凿永济渠北段,也就是涿郡到巨马河那一段,此外还营建了临朔宫,对这方面十分熟悉。”说到这里,魏征又道:“他的弟弟阎立本也是这方面的行家,目前跟着李侍郎学习修桥技巧,并提出不少宝贵意见。”
  杨侗为之一愣,想不到这两大画家竟然搞起了建筑,而且就在自己眼皮底下,随即向魏征身边的一名随行官员吩咐道:“去把阎立本找来。”
  “喏。”
  此人纵身上马,飞奔而去。
  杨侗目光看向前方,见到十个精壮的民夫有说有笑,正自前方走来,他们身上满是泥泞,显是刚从工地上换下来的人。
  见他们都有五十左右年纪,杨侗心中一动,对亲卫道:“把那几个人请来,不要透露朕的身份。”
  几名亲卫翻身下马,向那些民夫奔去,不多时,这队民夫便被请了过来,一起行礼道:“小民参见使君!”
  “诸位免礼!”杨侗见他们在玄甲军、修罗卫的逼视之下,战战兢兢,便温和的笑道:“诸位不用害怕,我请你们来,是想问你们个问题。”
  一名年长民夫躬身道:“使君尽管问,小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侗问道:“你们是何方人士?”
  那人答道:“回使君,我们是东郡人韦城人。”
  杨侗会意一笑:“是李密的士兵吧?”
  这些人的脸色一下子就白了,说话那人犹豫了一下,忐忑不安的点头道:“正是。”
  杨侗笑问:“你们要进行几年劳改?”
  “回使君,我们以前在李密的军队里当旅帅,所以受罚四年!”
  劳改也是分时长的,普通士兵和伍长、火长受罚三年、旅帅四年、校尉五年,在叛军里当官当得越高,受到的处罚自然就越多,一些为非作歹者,直接被处决。当然也有特殊类,比如说徐世绩、邴元真,他们虽是李密的主力,但因为有才华、立过功,得到了杨侗的重用。
  杨侗又问:“看你们年纪,以前应该修过通济渠吧?”
  “何只通济渠啊!”那人叹息道:“小民修过洛阳城,修过通济渠、永济渠,还两次参与了先帝的高句丽之战,回乡之后,稀里糊涂的当了反贼,先后跟过王薄、左相才、徐圆朗,然后又稀里糊涂的当了李密的兵,现在又稀里糊涂的成了俘虏。”
  “你的命真够大的。”杨侗笑了起来,其实这种兵,在乱世之中格外多,不过像他经历这么丰富,还活下来的人,,杨侗还是第一次听说。
  说话那人憨憨一笑:“我也觉得我的命硬。”
  杨侗沉吟一下,又问道:“既然你的经历这么丰富,那我再问你一个问题。”
  “使君只管问好了。”他见杨侗英气勃勃,十分和善,顿时好感大生,惧意尽消,说话的语气也随意了许多。
  “你觉得现在和以前修洛阳、通济渠、永济渠比起来,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饭管够,休息也好,还没有人死。”
  “难道先帝不给你们饭吃?”
  “先帝让我们干活,当然是给饭吃的,而且还有工钱,可是结果都被贪官给贪污了,我们不仅没有工钱,连饭都是薄薄的汤水。”
  “这么说来,是先帝的朝廷监督不到位了?”
  “是的!”那人叹息道:“现在的官不贪这个粮食,可以前那些监工的军官,好不容易才捞到这个肥差,他们能不贪吗?他们一是靠克扣粮食发财,二要靠赎金发财……”
  “等等!”杨侗打断了他,“克扣粮食我懂,这赎金又是怎么回事。”
  “使君有所不知,以前那些监工的军官为了捞取赎金,就变着法子折磨民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没日没夜施工,把大家折磨得奄奄一息。然后通知民夫的家人去赎人,民夫家人听到这样的消息,卖田卖房也要赎救亲人,或是赎亲人的尸体。如果民夫活得好好的,那些可恶的军官怎么发财?所以每个工程都要死那么多人,真正累死病死人其实并不多。”
  “现在大家不仅吃饱饭,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利用水运、畜力就尽量不用人,这样就不耗太多民力了!”那人继续说道:“其实大家都知道修工程,对附近的人都有好处,一般不会反对。而对普通民夫来说,只要给他们吃饱饭和工钱,他们就会卖力,根本不要监督。”
  杨侗恍然点头,他一直觉得奇怪,杨广不恤民力是不假,但是在修洛阳、通济渠、永济渠、紫河长城、官道的时候,大隋正处于鼎盛之时,百姓经过文帝一朝的休养生息,体格、健康状况都很不错,可是每个工程,动不动就会死一半以上的民夫。
  直到现在才弄清楚这里面的黑幕,原来疯狂吞噬民夫生命的黑洞,是奉命监工的军队。
  也难怪大隋乱得那么快,一是杨广大搞工程,二是军队借机疯狂压榨民夫,迫使民夫卖田卖房,赎买病重亲人、或是尸体。
  说到底还是所用非人,导致朝廷钱粮出了、民夫死了、百姓活不下去了、天下反了。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疾奔而来,“圣上!”
  杨侗回头问道:“何事?”
  “有人从京城前来找您,说是圣上旧人。”
  “知道了,让他过来吧。”杨侗回头看向这些战犯,却见一个个都面如土色的跪了。
  “朝廷既然已经不追究你们谋反重罪,朕自然不会出尔反尔。大家起来吧。”
  “小民多谢圣上不罪之恩。”
  “大家都好好努力,要是争取到劳模,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了。”
  “喏。”这些战犯纷纷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