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
  “说的也是。”沈大老爷看着床上团成个茧子的亲亲媳妇儿,哪里还耐烦琢磨穆荇的心思。将纸条一扔,吹熄油灯,他悉悉索索的在高床软枕上躺下:“不过我还是觉得他没安好心,有点儿不踏实。要不你给我宽慰宽慰,让我安心睡个好觉,养足了精神明日见招拆招神挡杀神?”
  “你这混蛋……”林夫人的声音渐渐低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总算折腾好了这一家人,沈大老爷要换地图了
  第100章 望江楼长谈(上)
  矗立在江边的望江楼每日都很热闹,不过这一日有些不同, 整个四楼一片肃穆。每当有客人想要上来时, 便会被掌柜的亲切礼貌又不失强硬的拦下来,轻声告诉他:“今日有贵客,四楼暂不接待, 还望各位海涵。”
  能够来四楼的不是有真才实学的就是身份不俗的, 自然更懂得分寸。连他们都要挡驾, 那上头坐着的“贵客”身份便不外乎那么几位了。再想想不久之前沈侯爷和圣人偶遇的传闻, 所有人心领神会,毫无被冒犯的愤怒,依言在三楼就坐,或是干脆的离开。
  而望江楼也并非故弄玄虚,如今在四楼对坐的,正是当今圣人穆荇和被他约谈的沈安侯。林内侍继续站在一旁当壁花,顺便添个茶水什么的。
  “朕来过一次后就对这儿的饭食念念不忘,果然是比御膳房的有味道些。”穆荇夹了一口炝炒木耳放入口中细嚼, 咽下之后说道:“沈安侯不愧是沈安侯, 无论做什么,你都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及。”
  沈大老爷也不知他这是褒是贬, 只能以不变应万变:“御膳房里的御厨做菜有他们的规矩,讲究个无功无过,自然不能像我这般随心所欲。您若是喜欢这口儿,常来转转也就是了,说不得望江楼沾染您的龙气, 还能跟着再兴旺些。”
  他这话说的不算刻意讨好,穆荇听着却顺耳:“来个一两回也就罢了,来得多了谁知道御史又要怎么说朕。”他哼笑出声:“其实治国不也如此?朕就像那宫中的御厨,做个无功无过便是最好,但凡有些许‘出格’之处,只怕就要群起而攻之了。”
  “圣人教诲云,治大国如烹小鲜,陛下这般列举倒是正合了道理。”沈安侯也随意吃了口菜,端起杯子敬穆荇:“我们锅中不过青菜萝卜,您锅中却是天下万民,自然是需要小心谨慎非常的。”
  穆荇笑着与他对饮,沙洲黄入口温和,并不激烈,是以他并不知道这其实是烈酒。“我今日来是有一事想问你,若是我让你出仕,你可愿意?”
  他这回没说“朕”,而是刻意说的“我”,便是将自己降到了一个友人的身份与沈放说这话。否则以他的身份,又何须特意将人叫来询问?只一封旨意,沈大老爷便需感恩戴德的听命行事。
  沈安侯表情端庄了些,放下筷子认真想了想才回话:“若说入朝站班,我仍是不愿意的,”至于原因便不必赘述,“但这些年我在外头走的多了,对民生多艰反而体会了不少。可以的话,臣倒是想找一处干净些的郡县试一试,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让百姓的生活过的再好一些。”
  所谓干净些的地方,就是没什么世家干扰,也没有豪强林立,能让他尽情施展自己所为。这个回答在穆荇的意料之中,他轻轻点头:“朕也有此想法——听说你在庄子上教了庄户不少法子,让田产增长了近三成,可是真有此事?”
  虽然是疑问句,但穆荇的语气是肯定的。沈安侯也并不奇怪他调查过自己,大大方方的承认:“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正是琢磨出了这些法子,臣才想着能不能将它们用在利国利民的地方。”
  穆荇轻叹:“你便是放浪形骸,心中依旧是家国天下。难怪当年太上会将你作为三哥的相爷培养,并说出得安侯之心,可保天下太平的话来。”
  当年的沈放能成为上书房一霸,连皇子们都要避其锋芒,怎么可能没有老圣人的刻意引导和放纵?只是沈安侯却没在记忆中找到这句话,想来并不是当他面说出来的。
  “太上谬赞,年少气盛之事不可再说。”沈安侯做出几分羞赧的表情摆了摆手,又正色道:“我与您可谓求同存异,至少在天下百姓之事上绝无分歧。既然您今日邀我在此,显见不只是说外放之事吧。”不是沈安侯狂妄,光是当个县令太守治理一方,以沈放过去的彪悍战绩,根本用不着穆荇特意来打招呼。
  “求同存异,这句话说的不错。”穆荇也放下了筷子,正色说道:“一州一郡之事,以你的才能根本无需朕赘言,朕今日想听的,是你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神特马的天下大势,这是隆中对走错片场了吗?沈安侯假作思考,心里却想要说到几分才恰当。其实这个国家不稳定的最根本原因是带有奴隶社会残余的封建制度,但这话能讲吗?能给圣人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吗?
  心中的吐槽不过瞬息间,沈大老爷很快调整好了表情,轻咳一声道:“安侯与您本不该交浅言深,但陛下心系天下,臣亦当知无不言。在臣看来,我大燮虽然看似太平,实则内忧外患。虽然陛下一直在尽力弥补维护,但不动摇其根基,永远都是治标不治本。”
  穆荇脸色微沉:“你细说。”
  沈侯爷应了个喏:“陛下励精图治,使楚将军在幽州一役让外族臣服不敢妄动,所以臣说的外患,并不是外族。”他抬头迅速瞟了穆荇一眼,声音再放轻了几分:“于陛下,于穆家而言,这外,是世家。”
  穆荇虽然勉力维持,还是忍不住身形一震:“世家……”
  沈大老爷沉重的点点头,给两人杯子里满上酒,再敬穆荇:“这话并非我所说,而是当初太傅便有预言。”他说的太傅是先太子时的太子太傅程舆,也是沈放元配的祖父,“世家贪婪,乱世时依附皇权得以保全,到太平盛世时,便是这泱泱大国里的吸血虫。且他们底蕴深厚,根系稳固,为了家族发展可以不折手段。上位者一定要压制,但也一定要慎重,否则于国于民,便是大难。”
  穆荇听着他的话,一口将杯中酒饮尽:“你说的没错,如今朝中重要位置便多被世家掌控,他们官官相护,推诿责任,毫不顾忌百姓的生死存亡。”其实也并不完全如此,在世家盘踞的地方,那些人会化身佛陀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在他们的势力范围之外,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绝不肯出半分力气。
  可是对穆荇来说,世家的地盘总隔了一层,反而是那些无主之地才是他可以争取到的。每每想到自己有意倾斜,便被世家打了回来,最好的资源都送到了世家大族手上,穆荇便郁闷的像饮了黄连水。而沈安侯一边示意林内侍倒酒,一边继续说道:“世家之祸,更在蛮夷之上。他们心中只有家族没有大燮,所以臣才说,于大燮而言,世家,就是外患。”
  “不错,世家外患不得不除,安侯可有什么法子?”
  “臣发展农事,甚至以后还要开展商业,便是想要压制世家。”既然已经把话说开了,沈大老爷便好生与穆荇“推心置腹”,至于能不能忽悠过去就尽人事安天命了:“臣也说了,国以民为本,世家便如国中小国,他们的存在也要依靠百姓。咱们不能直接铲除世家,便只能让别处比世家治下更让百姓向往。甚至咱们有实力后,还能封锁世家的生意往来,让他们如孤岛空悬。”他脸上不自觉露出一丝杀意的微笑:“到时候,世家自然是不攻自破,便是没有彻底消失,也翻不起大浪,他们是生是死,还不是您一句话的事?”
  穆荇想象着那一幕,不免有些心潮澎湃,沈大老爷却又泼上一盆冷水:“但是此法的关键在于人才。陛下别忘了,能够担任一方要员的,可大多都是世家子弟,便是朝中,也如您所说,多为世家擎制。虽然有好的法子,却没有忠于陛下的人执行,便无异于空中楼阁,说不定最后反而便宜了别人。”
  虽然不想承认,可这都是事实。穆荇还想垂死挣扎:“朝中亦有勋贵之家……”
  “陛下!”沈安侯打断他的话:“勋贵之家哪个不以联姻世家为荣?便是我沈家不也多有倚靠平宁楚氏?您若要行此计,必须从最底层简拔人才,您得有自己的天子门生,才能和世家抗衡。”
  “天子门生……?”穆荇面上迟疑了一刻,复又变得潮红,颇为激动道:“好一个天子门生!沈安侯!只是这一句,朕便该拜你为相!”
  沈大老爷不为所动,依旧摇头:“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寒门子弟以选入国子监为荣,可国子监是谁管着?便是他们心志坚定,但为官并不只是背书这么简单,世家子看了多少弯弯绕绕,又有多少前人积累,绝不是愣头青们可以玩的过的。”
  “这便是内忧,对不对?”大好心情被败了个干净,穆荇愤愤的一口灌下杯中酒:“朕无人可用,便是内忧。”
  “不止如此。”沈安侯的语气越发沉重:“陛下可知臣这几年虽然放浪,可该看的也没少看。民间酷吏盘剥严重,各处匪盗不断,百姓多有冤屈,甚至丰年都有流民四散。然天时不可能永远风调雨顺,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竟是如此严重?”穆荇有些惊疑:“可我看吏部考核从未上过如此奏章。”
  “因为察举制啊,”沈安侯抬头看他:“各地官员多是上官举荐,不就是一张细密的关系网?他们又怎能不相互包庇相互隐瞒,难道让您连根拔起吗?”至于吏部也好不到那里去,这一点无需沈大老爷赘言,穆荇自己就能想通。
  “内忧外患,果然是内忧外患。”穆荇有些惨然道:“朕兢兢业业十来年,从不敢松懈分毫,本以为无愧于天下,没想到大燮竟是岌岌可危之局——朕真是愧为人主也。”
  沈安侯轻声安抚:“您平衡朝堂,压制世家,已经做的很好了。天下只知您身处高位生杀予夺,哪里知道您其实是如履薄冰高处不胜寒呢?”
  穆荇被他一番话给感动了,难得这世间还有人能够理解他,不愧是他选中的知己。却不知沈大老爷心中正在吐槽,当皇帝有什么好的?起的比鸡早,干的比驴多,睡的比狗晚,还得当种/马,就这样稍有不慎还会被御史抓小辫子痛骂,若是让他来选,去种田都比这轻快些。
  作者有话要说:  疯狂存稿中,咱们十月1号到5号每天早上四章连发,6号起一直双更到十月结束哦~宝宝们要支持我呀~
  第101章 望江楼长谈(下)
  虽然圣人长得不错,但被一个三十多岁的糙老爷们泪眼汪汪的盯着看, 沈安侯还是累觉不爱:“陛下莫要忧心, 安侯虽然不才,但说到应对之法亦有些许建议,或许可供您参考。”
  穆荇果然一秒钟变正常了, 端起杯子敬道:“安侯请说。”
  啜了一口杯中酒润润喉咙, 沈安侯站起来背手迈开王八步:“外患之所以成为外患, 追根究底还是内忧, 是人才的培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对此安侯有两个想法,其一是科举制,其二是监察制,另有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法子,是轮换制。”
  一连三个概念性的词,听的穆荇愣了一下,还是维持住风度抬手道:“朕愿闻其详。”
  “所谓科举制,便是将察举制里的科举一门单独提出来。无论是否通过举荐, 但凡要为官者, 必须通过考试。同样的,便是寒门士子并无举荐之人, 只要能通过科举,也有为官的机会。”
  看穆荇若有所思,沈安侯轻笑:“当然,这事儿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徐徐图之, 例如一开始只以某几地作为试点,并不全国推广,等到做出实效后再渐渐开放,科举与察举并行。”
  “虽说是并行,这里头能做的权衡却很多。”穆荇的思路被带了起来,不需要沈安侯多说,自己就能想到很多:“尤其是在科举人才做的明显比察举好后,由科举取代察举就顺理成章了。”
  “正是如此。”沈安侯点头,露出标志性的楚舅舅式微笑:“科举上来的自然就是臣之前所言的天子门生。等到天下官吏皆出自您之手下,无人可用之困局自然不攻自破。”
  “但是此事耗时颇久,且困难重重,并不好办啊。”
  “这就需要监察制作为辅助了。”沈侯爷胸有成竹:“那些御史不是自认为刚正不阿廉洁清正吗?您就专门找一批信得过的,分明暗两路定时不定时的往地方上巡游,下头官吏是人是鬼便在您的掌握之中。”
  “如此……可行。”比起吏部考核,这样做的震慑性更大。便是御史查不出什么来,光是有这样一条政令,也能让贪官酷吏们有几分顾忌,不敢把事情做的太过。
  “科举制和监察制是保证官吏队伍纯洁的两个必要条件,从根源上让他们明白皇权至上,也明白自己职责所在。但这两条光是确定下来就需要您在朝堂的无数次努力,更不要说实施时还有重重困难险阻。为了应付如今的局面,臣便想到了轮换制,说白了便是将不同派系的官吏放在对方的地盘上,就不信他们还敢不小心不谨慎。如此一来,最差也就是无所作为,更不会祸害一方百姓。”
  穆荇一听就心领神会:“这一点倒是不错,官吏任期满后回京述职升迁,朕总能决定他们往哪儿派遣。”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相互提防顾忌,说不定还能来一出窝里斗,削弱世家的实力。看看已经低调坐回桌边的沈安侯,穆荇心中感慨,当年上书房的少年郎虽然少了些张扬,内心却越发深邃。他从来都是这般光明正大的阳谋,让人心中不忿亦不得不服。
  端杯遥敬,穆荇只觉得心中畅快:“安侯还有什么治世良策只管说来,千万不要对朕隐瞒。朕拿你当知心之人,亦希望你能够为朕肱骨,为朕出谋划策。”
  “得陛下青眼,放当浮一大白。”沈安侯洒脱的与穆荇对饮,心中算着这哥们估计后劲儿上来了,“治世良策不敢当,圣人有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陛下想要政令通行万国来朝,钱粮盐铁缺一不可。于钱粮一途臣已经有了些想法,只还需要实际演练才能确认是否可行。”
  “朕回去就下旨,封你为惠州刺史,你只管按心意行事。”
  这时候沈侯爷也只能憋屈的行了个大礼:“臣谢陛下隆恩,然一来刺史之职过于沉重,非臣所能担当,二来惠州有洛氏在,只怕施展不开手脚。臣望陛下能收回成命,寻一处下郡或中县,才能真正看出臣之计策的效果来。”
  虽然被推却了好意,穆荇也不怎么生气,直接伸手将沈安侯拉起来:“你所言有理,既如此就琨郡吧。”虽然脑子有些晕,圣人的思维却越发清晰:“琨郡离京不远,亦无世家大族,正符合你之所言。”
  琨郡是个上郡,在京城和星州的交界,属于星州管理。沈安侯原本考虑的几个去处中排在前三的便有它,自然是顺势谢了圣恩。穆荇也是开心不已,拉着沈安侯连饮三大杯,然后两眼一闭身子一软,若不是沈侯爷反应快把人接住了,只怕就得和地板来一个亲密接触。
  林内侍吓了一跳,赶紧叫了让暗中护卫的翊羽亲卫带着随同的医博士进来。沈安侯看他们惊疑不定的眼神摆了摆手:“圣人就是喝醉了睡过去,五楼有个干净房间,你们送他去躺一会儿,一两个时辰就没事儿了。”
  眼见着沈侯爷也有些脚底打飘,众人对视一眼后还是点了点头依言行事。沈安侯自己也找了个休息室眯着,沙洲黄比后世的黄酒还厉害些,后劲儿不是一般的大,便是他也有些扛不住了。
  两人从巳时初谈起,到午时末睡去,等到醒来时已经是夕阳西下。穆荇只觉得睁开眼全身苏爽,听了林内侍的禀告后自己也笑了:“难怪沈安侯曾作诗云‘浮生偷得半日闲’,这偷来的半日闲暇可真是不错啊。”
  难得这样轻松畅快的睡上一觉了。走出门外,眼前是滚滚流过的江水,在落日余晖中分外耀眼。
  “有人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也有人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陛下更喜欢哪种说法?”
  转头看去,已经收拾妥当风度依然的沈侯爷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他身边,也和他一样凭栏眺望:“望江楼第五楼有最好看的风景,可惜除了您和我,还真没几个人上来看过。”
  “确实是好风光。”穆荇点头,取笑道:“难道不该怪你的规矩太严格吗?那对联可不好对上,连朕的侍讲博士们都琢磨了许久。”
  “学子们嘛,没点动力在后头鞭策着,便总觉得圣人第一他第二,容易骄傲狂妄起来。臣这么做也只是给他们提个醒,让他们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还有更多学问需要他们去钻研。”
  “罢了,怎么说都是你有理。”穆荇只觉得自己和沈安侯之间的隔阂已经消失殆尽,从此又多了一个值得全心信任的人,心情自然是好的不得了,也一点儿不介意沈大老爷的“顶撞狡辩”。
  “圣人,时辰不早了,咱们该回宫了。”忍了许久的林内侍看出主子心情不错,咬牙上前低声说道。再晚就该天黑了,不说御史知道了要怎么狂喷,只宫里的皇后和娘娘们就得揭了他的皮。
  “时辰确实不早了,臣送陛下。”沈安侯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原本还想再赖一会儿的穆荇哭笑不得,伸手点了点他,终究迈步下楼:“朕说过的话便不会改了,你提前做好准备,过几日旨意就会下来,琨郡太守的位置,已经是你的了。”
  “臣谢恩。”沈安侯深深作揖,嘴角轻笑。虽然今日唱念做打杀死的脑细胞不少,但好在结局十分圆满,太守之位虽然不高,可一郡之地足够他完成许多设想,并培养起自己的班底来了。
  穆荇踏上那辆低调的乌棚牛车离开,心头是前所未有的敞亮,虽然前路漫漫,但他并不孤单。沈安侯,这个他期盼已久也纠结许久的能臣,终于还是落到他手上了。
  他的好心情并没有任何遮掩,林内侍在心中将沈安侯的地位又提了一提。圣人便是面对最受宠的陈贵妃也从未这样开怀过,虽然不明白沈侯爷的过人之处到底在哪,但并不妨碍聪明的他接受这个事实——若论圣宠,恐怕这天下除了楚将军,真没人能与沈侯爷比肩了。
  或许这就是白月光的威力吧,可惜没人知道,沈放这朵白月光早就已经消失不见,而沈安侯也绝不是穆荇心中那位接受过正统皇权教育一心为国为民的良将贤臣。无论是和穆荇的君臣相得,还是和楚怀的一家亲,都只因为他们拥有相同的目标。沈安侯不是个挑事儿的人,但骨子里的坚定倔强,或许在这个时空中,除了林菁,再无人能知。
  穆荇果然说到做到,不过三天,封沈安侯为琨郡太守的旨意便被天使送到了沈府。朝中对此异议并不大,一来沈侯爷的才学是实打实的,至少没人敢站出来说他才不配位。二来无论是沈侯爷自己还是林菁的夫人路线,沈府和京中高门大户的关系都算维护的不错。其实早几年就有人猜测他何时起复入朝了,如今也不过是顺势而为的应有之义。
  唯一让大家觉得有些奇怪的,是他并没有留在京中,而是选择外放。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夯实基础,给日后进入中枢作打算。对于这种说法,穆荇和沈安侯笑而不语,并不解释什么。他俩现在虽然算是尽释前嫌,可到底远香近臭,与其凑在一块儿互虐,还是离的远些遥想思念更好。
  楚舅舅得到消息也挺早,还特意拉着沈安侯恶补了一番当官的知识。上郡太守位同下州刺史,官阶正四品下。虽然比起三品的郡侯爵位要低一些,但实权与虚衔的分量全然不同。太守下有郡丞一人视为辅佐,由朝廷派遣。下设僚属由太守自行聘用,分别为掌管人事的功曹、掌管文书的主和主管纠察属县、监管本郡官民的督邮。每曹又设有办理文书的书佐数名。
  另外郡中亦设有掌管军权的都尉,都尉的僚属与太守类似,由郡都尉自行聘用,以此做到军政分离。
  不过沈大老爷运气不错,琨郡本不是什么军事要塞,都尉府下兵丁只有一千余人,而都尉本身也和他们有几分交情——辗转算来,是沈周当年老下属的儿子,还在楚怀手下干过一段时间,便是看在面子情分上,也绝不会为难沈安侯。
  得了楚舅舅的小灶,沈侯爷心里又踏实了些,不过还有些事情需要在离京之前办好:比如那些僚属,可不就是他任人唯亲培养能干心腹的好机会?
  第102章 幕僚人选
  按照沈侯爷的想法,书佐什么的好说, 年金台庄和浮云间有不少能写会算的储备人才。但僚属三巨头功曹主簿督邮不仅得是他信得过、适应他的行事风格的“自己人”, 还要有一定的官场经验,不会轻易被郡中的老油条们忽悠。
  掰着指头想一想,身边能担起责任的人还真不多。秉承着“有困难, 找舅舅”的原则, 沈大老爷屁颠屁颠带着好酒到了楚府, 舔着脸求楚怀给他介绍人才。
  楚怀一看他来就知道没好事, 可事情亟待解决,楚将军也有些挠头:“要说带兵打仗的人选,我手头确实不少,可要和官府扯皮的就真不多。”他想了想,突然眼睛一亮:“你觉得你妹夫怎么样?”
  “妹夫?秦江?”这倒是个好人选。秦江当了这么多年的县子,又在翊羽亲卫里混着,该长的见识都长了,并不是个官场小白。更重要的是这些年秦家的变化让他成长的很快, 不仅越发有了担当, 出事也变得坚定而不失圆滑,是个沉稳可靠的人。
  “他是不错, 可以算一个。”沈安侯点点头,麻烦解决了三分之一:“可惜岑易那只小狐狸不在,不然也可以顶上一头。”
  便是要任人唯亲,至少也得是个正经读书人,这是征辟僚属的默认规则。沈大老爷手下大头兵不少, 单念书的却不多,不免和舅舅一块儿挠头:“人才还是不够啊!”
  “这就是家族不盛的坏处了,若是百年世家,只需要在子弟中随意挑拣,哪怕抽签都能找出人选来。”楚怀这么感慨着,沈安侯却是眼睛一亮:“你觉得沈淞怎么样?”
  “大郎?”楚怀有些犹豫:“我看他读书不灵光,倒是个务实沉稳的孩子,只他那副身子……你就不怕他劳累坏了,沈敬借机找你麻烦?”
  lt;/divgt;
  lt;/div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