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节
  “买!”那人爽快道:“多少钱一篮?”
  杜晓瑜指了指丁文章所在的摊位,“我这些是免费品尝的,现货在那边,十五文钱一斤。”
  那人二话不说,风风火火地走到丁文章的摊位上,开口就要五斤,说是带回去给家里人也跟着尝尝,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土豆片。
  其他人见状,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一个个在杜晓瑜那边免费尝了之后朝着摊位上涌。
  “大家不要挤,不要挤,都有份儿。”灶边很热,丁文章忙得满头大汗,他负责炸,傅凉枭负责过称收钱。
  而静娘和水苏那边也拉来了不少客人。
  仅仅一个上午的时间,杜晓瑜他们的摊位前就围了一大堆人,少部分是看热闹的,大部分都是拿着钱来买土豆片的,好在杜晓瑜先有准备,带了足够的量。
  有人眼尖,看到了他们身后牛车上还没炸过的土豆片,说道:“油炸过的带回去我们一时间也吃不完,怕放潮了,能不能把没炸过的卖给我们,我们回去自己炸?”
  杜晓瑜笑着说:“当然可以,没油炸过的,十文钱一斤。”
  又有人问道:“买没炸过的土豆片能送香料吗?”
  杜晓瑜寻思道:“这个不能直接送,有规矩,买三斤没炸过的土豆片再加五文钱,就送二两五香粉。”
  “那先给我来三斤没炸过的。”当即有人迫不及待。
  “我也要三斤。”
  “给我来六斤,香料多给点儿。”
  “……”
  杜晓瑜立刻把牛车里还没动过的土豆片拎过来一个个给他们过称。
  卖没油炸过的可比油炸的省事儿多了,过了称直接收钱。
  十大袋子土豆片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油锅里的也空了,但还是有人没买到,眼巴巴地望着杜晓瑜他们,“你们啥时候再来卖啊?”
  杜晓瑜瞥了一眼一直在不远处偷看的聚缘酒楼伙计,笑着对问话的客人道:“只要你们喜欢,下一场赶集我们肯定还会多带一些来的。”
  客人略带失望地说道:“那还得等五天呢!”
  杜晓瑜想了想,“如果您不介意的话,一会可以跟着我们回去拿,家里有存货。”
  “真的吗?”
  “当然。”杜晓瑜笑得诚恳。
  “太好了。”客人心急火燎,“那我帮你们收拾东西吧,我还赶着回家呢,得尽快拿到土豆片。”
  “谢谢您。”杜晓瑜满心欢愉。
  一行人很快就把摊子收拾干净,赶着牛车回村。
  等杜晓瑜他们离开以后,之前偷看的伙计才急匆匆跑上楼把自己看到的一五一十禀报给李掌柜。
  李掌柜听得火冒三丈,“你的意思是说,十五文钱一斤的油炸土豆片,全给卖光了?”
  “掌柜的,这可是小的亲眼所见。”伙计道:“还有买三斤没炸过的土豆片加五文钱就送二两五香粉的说法呢,小的这么一合计,他们半个多时辰就赚了一两多银子了。”
  “好了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李掌柜皱皱眉,脑子里想起那天杜晓瑜临走时说的话,心中不禁后悔万分,要早知道土豆片这么好卖,他就花那一百两银子买下做土豆片的法子了,毕竟这是个长久生意,土豆成本又不高,到了酒楼再随便加点别的特色,价钱往上抬几个倍,专门卖给那些没吃过土豆片的有钱人,到最后还不得翻倍翻倍地给赚回来。
  如今倒好,让那个臭丫头在他的地盘上赚得盆满钵丰,简直可恨!
  五天后,杜晓瑜他们再去摆摊的时候,李掌柜就站在聚缘酒楼门口,笑得很狗腿,杜晓瑜当做没见着,直接到自己的摊位上忙活起来。
  今天带的土豆片更多,同样是半个多时辰就被哄抢一空。
  李掌柜看得眼红。
  第三场赶集也一样,李掌柜彻底忍不住了,直接拿着二百两银票拍到杜晓瑜的摊位上,放话,“二百两,你把做土豆片的法子卖给我。”
  杜晓瑜等的就是现在,二百两也的确是她的预期,索性没跟李掌柜废话,大大方方地收了银票,把做晒土豆片的法子告诉了李掌柜,再把他们的摊子撤了直接走人。
  李掌柜看到他们拆摊子,这才觉得心里好受了些,很快回去吩咐伙计们腾出后院来,趁着天气还没彻底转凉抓紧时间晒土豆片。
  ——
  丁文志在今年的院试中成绩优异,一举拿下案首,消息传到白头村的时候已经九月中旬。
  他在书信上说知府大人有意将他举荐去京城国子监读书,需要他多留一些时日办手续。
  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白头村都沸腾了,尤其是丁二庆,比丁里正这个当亲爹的还高兴,第一时间就上门来恭贺,嘴里还撺掇着,“大哥大嫂,这么好的事儿,到时候可得办几桌让大伙儿来跟着沾沾喜气才行啊!”
  胡氏激动得热泪盈眶,连连点头,“要办,肯定要办的,等文志回来就请大伙儿来家里坐坐顺便吃顿饭。”
  丁二庆拍拍丁里正的肩膀,“大哥,文志这么有出息,你不是该感到高兴吗?咋还苦着一张脸,要我说,能通过院试入国子监的,那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咱文志将来要是在京城混个一官半职的,还不得把你们两口子接去京城住,这好日子啊,都在后头呢!”
  丁里正还是叹气,“文志自小在乡野长大,我怕他这一去,适应不了京城的生活。”
  丁二庆道:“京城就是物价高一点而已,有啥适应不了的,你多给他些银子安抚他,让他在那边好好念书就是了。”
  第131章 、上京读书,卖秘方
  丁文志再回来,已经是秀才老爷的身份了。
  从村口到他们家,一路上都有村民站在外头围观,甚至有好几个,直接跟着他去往老宅。
  丁里正两口子等在门口,望着儿子一步步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