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 战神李如松
  大明军队直指汉城,而汉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有一个驿馆,叫做碧蹄馆。
  这个小小的碧蹄馆,在历史上不值一提,但是,经过这一场碧蹄馆大战,将这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小驿馆载入了世界战争历史的史册。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的正月二十四日,明军的一支侦察部队约三千骑兵在汉城郊区迎曙驿与日军北上诱敌部队加藤光泰部遭遇并爆发激战。
  李如松的明军实在作战英勇,很快就把日本军斩首了许多。
  加藤光泰只得败退,并立刻报告了汉城日本军总部。
  随后,日军第六军团主力、第三、第九军团各一部共三万六千余人先后赶到战场。他们认为这是明军的大部队,准备将这支明军包围在碧蹄馆。
  李如松也意识到日本军的围攻,知道决战就要开始!
  本来一场前哨战,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大规模的战场遭遇战!
  碧蹄馆大战就此打响。
  日本主将——第六军团指挥官小早川隆景认为,这是明军总攻的前兆,消灭眼前这支孤军是在明军总攻之前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绝佳战机,他计划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歼这支明军,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战斗!
  此时,小早川隆景绝没有想到,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块烧红了的烙铁。
  被包围的明军是由明军副总兵查大受指挥的三千辽东铁骑,曾经在关外与沙漠蛮族较量过的百战雄师,明军精锐中的精锐,配备了三眼神铳。
  这种武器,在我家乡,至今尚在用。
  我家乡乃碣石卫官员的后裔,村里保持着军队的一些东西,包括三眼神铳。
  这三眼神铳,长约120厘米,共有三个枪管,枪头突出,全枪由纯铁打造,射击时可以轮流发射,是辽东铁骑的标准装备。
  发起冲锋时,辽东铁骑即冲入战阵,于战马上发动齐射。他们三枪打完后,吹吹枪口的烟,换个握法,把它竖起来使,那就是把十分标准的铁榔头!
  也就是说,三眼神铳,既可以当炮弹用,也可以当武器用,端得厉害无比!
  我村每当祭祖演戏,在戏开始之前,就有村民在地里放三眼神铳,声音非常大,大到震耳欲聋,村口都听得见声响。
  这让我深切体会到三眼神铳还有一个厉害之处,那就是威胁对方的人和马,尤其是马,听到雷霆震怒一般的声音,吓得乱跑!
  这些拿着三眼神铳的三千辽东铁骑,与强于自己的日军激战了一昼夜。
  残酷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二十五日。
  李如松和副将杨元先后率骑兵两千人来救援,从日军侧翼发起猛攻。
  日军经过一昼夜激战,已成强弩之末,误认为明军主力发起总攻,当下仓惶撤回王京。
  此战,在历史上并没有详细记载,因为,明军参战的人数实在太好,仅仅五千人。
  对于泱泱大国的中国来说,五千人的战争,自然是小战。
  但是,对于日本来说,却是大战,因为他们出动了四万人,是日本最精锐的部队,也是规模最大的战争。
  日本在战国时代,几百人的战争,都敢叫大战,何况现在几万人!所以,中方记载很少,日方记载很详细。
  日本的《立花家传》、《武将列传》记载,日军阵亡“武将”包括: 小野成幸, 十时连久, 池边永晟,安东幸贞,小川成重, 安东常久,久野重胜,横山景义,桂五左卫门,内海鬼之丞,伽罗间弥兵卫,手岛狼之助,汤浅新右卫门,吉田太左卫门,波罗间乡左卫门······这一昼夜交战,阵亡日军的“武将”高达十五员之多!可见当日战况之惨烈!
  小早川隆景战后向丰臣秀吉汇报时,声称打退了十万“明军铁骑”的进攻!
  这当然是滑天下之大稽,因为明军在朝鲜的总兵力不过才四万,哪来的十万铁骑?再说,在朝的辽东铁骑,也就三千人!
  他率领日军四万人,击退十万人的明军,那不但无罪,还有功!
  要是丰臣秀吉知道,小早川隆景不但没击退,反而是自己撤退,而进攻他们的,只是三千辽东铁骑,估计要拿菜刀当场把小早川隆景给剁了!
  碧蹄馆大战之后,日军失去了与明军野战的信心。
  十二万的日军,面对仅仅三万多的明军,选择了龟缩一团,不敢出战。
  这是明智的做法,因为,四万人马,打不过三千的明军,这战争还怎么打下去?所以,躲在城里不战,那是最好的选择。
  明军由于兵力有限,无法展开强攻。于是,双方在汉城一线展开对峙,战局陷入了僵局:你兵少,不敢来打我;我兵多,打不过你,又不敢去打你!
  这样的战争,一样东西变得最重要了,那就是粮食。
  明军和日本进入的是消耗战,而所谓消耗战,就是比拼谁的粮食充足!
  不过,这种对峙局面很快就被李如松打破。
  龙山大仓本为朝鲜国仓,积贮了朝鲜数十年的粮食,汉城被日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汉城日军的军粮库,后来日军运来的粮食都存于此地。
  李如松得到这一情报后,密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敢死队七百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
  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间被烧的干干净净!
  夜袭龙山之战,精彩之处,堪与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夜袭乌巢相比!
  明军仅以微小的代价,就将十几万日军置入绝境,真是四两拨千斤,看我行不行!
  日本军粮一失,在朝鲜半岛的日军,全线被动,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不久,日军便被迫与明朝、朝鲜达成停战协议。
  四月十八日,日军撤出京城。
  五月二日,日军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带,交还了俘虏的朝鲜二王子。
  李如松于四月十九日率东征军开进京城,五月十五日收复庆州。
  至此,除全罗和庆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区为日军所占领外,其余各地全部收复。
  明军留下一万人驻守朝鲜,其余大部于七月底回国。
  此役,东征大军在入朝参战的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掠地千里,横扫半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三都。
  李如松,可谓战神!
  可惜的是,李如松的运气还是差了一点,在之后平常的战役中牺牲了。
  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十二月,李如松回国述职,朝廷论功,加其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
  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李如松升任辽东总兵官。
  第二年四月,鞑靼土蛮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追击捣巢,与数万鞑靼骑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浴血奋战,他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终年五十岁。
  在明朝出奇懒的朱翊钧,闻讯后,大感“痛悼”,令具衣冠归葬于顺天府宛平县长辛店之西南,并追赠李如松为少保、宁远伯,赐谥号“忠烈”,为他立祠,并以其弟李如梅代总兵。
  在明代,以李如松为代表的李家和以麻贵为代表的麻家被并誉为“ 东李西麻”,万历三大征,李如松参与或指挥了其中两场战役。
  综观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谙兵法,奇正相辅,一往无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计有枭狐之谋,平壤攻坚战石破天惊、 碧蹄馆遭遇战打得气壮山河、龙山奇袭战一剑封喉。
  《 明史》称赞他说:“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是的,一个人,有才有识,有胆有勇,又具备忠义之心,可谓举世之才!
  巴顿说过,一个将军最好的归宿,就是死于战争中的最后一颗子弹。
  李如松,兵戎一生,死于战场,可谓是名将最好的归宿!
  我对他的死,原本是充满了可惜的,可是,当我想起巴顿的话,我想,这是上天对他的关照。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李如松写过的一首诗,真是令人颓丧之气顿消,豪情顿起:
  提兵星夜到江干,
  为说三韩国未安。
  明主日悬旌节报,
  微臣夜释酒杯欢。
  春来杀气心犹壮,
  此去妖氛骨已寒。
  谈笑敢言非胜算,
  梦中常忆跨征鞍。